[发明专利]不完全循环热回收转轮吸附系统及降低吸附物浓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82595.1 | 申请日: | 2022-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4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戴亚明;司永成;彭丰;琚益虎;许明进;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捷瑞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8/10;F24F11/64;F24F11/72;F24F11/81;F24F1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完全 循环 回收 转轮 吸附 系统 降低 浓度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不完全循环热回收转轮吸附系统及降低吸附物浓度的方法,其包括具备回转功能且具备可再生吸附能力的转轮,所述转轮的轴向两端面所对应的空间均沿回转方向依次被分隔为工作区、若干缓冲区、若干再生区和回收区,其中缓冲区与回收区导通并构成至少一个循环流道,所述工作区具备供流体横穿转轮的工作流道,所述再生区具备供流体横穿在转轮的再生流道,所述循环流道与工作流道和再生流道的至少一个导通并使循环流道构成进出流量平衡。本申请具有提高热回收效率,降低热量损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除湿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不完全循环热回收转轮吸附系统及降低吸附物浓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转轮除湿机主要用于空气除湿或废气处理,具有能耗低,控湿性能好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对湿度、温度、洁净度综合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如药品、食品、糖果、奶粉、夹层玻璃、印刷制品的生产。需要将相对湿度控制在10%-40%。
对一些高精尖的产品,生产环境是确保零缺陷产品的有效保障。如锂电池材料加工车间的湿度要求需要1%-2%。常规冷冻除湿方法无法达到,须采用转轮式除湿机组才能达到。
转轮除湿机主要包括转轮,转轮轴向端面所在的区域被隔成吸湿区和再生区,转轮一般每小时旋转8~18次,其表面将在吸湿区和再生区持续流转。
工作时,待除湿的流体称之为工作流体,工作流体从除湿区流经转轮,工作流体中水分将被吸附在转轮的表面。待该部分转轮表面旋转至再生区时,一股经过加热的流体将反向的从再生区流经转轮,从而将转轮截留的湿气带走,使该部分的转轮重新具备吸附水分的能力并逐步转回至除湿区,将该反向的流体称之为再生流体。
上述过程中,再生流体为了能够充分的带走水分,必须具备足够的温度,这也将使得外排的再生流体为高温高湿的流体,热量将直接损耗。虽然这种损耗相比于其他的除湿方法能耗要小,但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各种节能工艺的创新应用已变得越来越急迫。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热量损耗,本申请提供不完全循环热回收转轮吸附系统及降低吸附物浓度的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不完全循环热回收转轮吸附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不完全循环热回收转轮吸附系统及降低吸附物浓度的方法,包括具备回转功能且具备可再生吸附能力的转轮,所述转轮的轴向两端面所对应的空间均沿回转方向依次被分隔为工作区、若干缓冲区、若干再生区和回收区,其中缓冲区与回收区导通并构成至少一个循环流道,所述工作区具备供流体横穿转轮的工作流道,所述再生区具备供流体横穿在转轮的再生流道,所述循环流道与工作流道和再生流道的至少一个导通并使循环流道构成进出流量平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区和回收区可以构成过渡,使原本再生区和工作区之间较大的温差、湿度差和压差得以分隔,构成阶梯式的压力变化,如此可以减少各分区之间的渗透情况,使吸附和脱附不会相互干涉;工作中,可将需要经行分离处理的流体在工作区从转轮穿过,使流体中需要进行分离的水、voc等成分吸附在转轮,将该吸附的部分称为转轮的A部。当A部转动至缓冲区时,温度高于工作流体的循环流体将穿过缓冲区,并对缓冲区进行预热,此处循环流体的相对于转轮的流向与工作流体相对转轮的流向相反;之后A部转动至再生区,经过加热的再生流体通过再生区穿过A部,转轮的A部持续升温使吸附在转轮表面在的成分脱附并随再生流体排出;之后A部转动至回收区,此时经过缓冲区的循环流体到达回收区,此时转轮A部的温度高于循环流体的温度,循环流体穿过转轮并吸收热量,转轮A部的温度对应降低,如此循环流体在回到缓冲区时,能够对转轮进行预热,而回收区预降温后的A部在到达工作区之后可以快速的恢复到吸附状态,重新进行吸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捷瑞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捷瑞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25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