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筒造球机或圆筒混合机用加水调控系统及加水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80170.7 | 申请日: | 2022-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8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黄细聪;张嘉栩;胡亮;孙爽;周峰;王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三特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04 | 分类号: | B01J2/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梦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造球机 混合 加水 调控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筒造球机或圆筒混合机用加水调控系统及加水控制方法,系统包括防砸罩、调水管汇和工作台组;工作台组由分别设置在圆筒的出料端的前端工作台和设置在圆筒的进料端的后端工作台构成;防砸罩以其轴线方向始终平行于圆筒的轴线方向的方式设置在圆筒内,且其两端分别伸出至圆筒的两端并分别固定在前端工作台和后端工作台上;调水管汇由雾水管组和滴水管组构成以向圆筒内不同特定区域进行滴水和喷雾水;该系统及方法通过设置不同位置、不同形式的水管路使加水点分散,达到覆盖面积广且滴水、雾水不交叉的目的,通过调整雾水、滴水喷头的喷射角度及喷洒面积保证实际造球物料粒径与目标物料粒径一致,极大提高了制粒效果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矿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筒造球机或圆筒混合机用加水调控系统及加水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圆筒造球机及圆筒混合机是烧结工程的重要设备。圆筒混合机主要用途是将粉矿、燃料和熔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散状的颗粒物送入烧结机进行烧结。圆筒混合机一般分为一次混合机、二次混合机。一次混合机是将物料按比例混匀及湿润;二次混合机是使物料形成水分均匀、透气性良好的颗粒状物体。混合好的物料用于生球制粒。圆筒造球机作为生球制粒设备,造球机运行的稳定性对于顺利开展钢铁生产有着重要作用。两种设备的加水工艺直接决定了产出物料的性能和生产效率。就圆筒造球机而言,在造球过程中加料、加水对成球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加水方式的操作是控制造球过程的主要手段。混合料在进入造球机前,应把水分控制在适宜造球水分之下0.5%~1.5%,在造球过程中再加入少量的补充水,以便控制造球过程。加水一般分为雾状水和滴状水两种。滴状水加在新入物料上,使散料形成母球。雾状水喷洒在长球区,使母球表面湿润从而可粘附散料颗粒而呈层状长大。符合“滴水成球、雾水长大”的原理。圆筒造球机是将混合料经过加水后在造球机内滚动成球。但受圆筒结构长度的影响,加水点距进料口较近,母球在圆筒内随着滚动的过程水分逐渐流失,未得到雾水的喷洒,使母球湿润度不足以粘附散料颗粒,造成造球机内粉料过多,返料量增大,影响产量。不符合“滴水成球、雾水长大”的原理。同样在圆筒混合机也存在加水点单一的问题,单一的加水点位容易导致局部加水过量,从而影响粒度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的圆筒造球机或圆筒混合机,且可依据返料情况调节布水方式及加水量的圆筒造球机或圆筒混合机用加水调控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圆筒造球机或圆筒混合机用加水调控系统的加水控制方法。
为此,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该圆筒造球机或圆筒混合机用加水调控系统,包括调水管汇,其具体由滴水管组和雾水管组构成;滴水管组由至少一条滴水管路构成,雾水管组由至少一条雾水管路构成,各管路呈一字排列的方式设置;其中,
滴水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滴水管、滴水调节软管、滴水支管和滴水进水软管;滴水管路上的滴水进水软管通过多通接头与滴水总管连接并形成连通;滴水管的端部设置有丝堵,滴水支管上设置有球阀;滴水管位于圆筒内,且其在对应圆筒进料区的管体上间隔安装有多个滴水喷头;位于不同滴水管上的滴水喷头呈位置交错设置;设置在单根滴水管上的全部滴水喷头均以其轴线垂直于管体的方式安装在管体上并在管体上呈线性设置;各滴水喷头的喷淋扇角为0~150°,且各滴水喷头的喷淋扇角所在平面与滴水管的轴线相平行;
雾水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雾水管、雾水调节软管、雾水支管和雾水进水软管;雾水管路上的雾水进水软管通过多通接头与雾水总管连接并形成连通;雾水管的端部设置有丝堵,雾水支管上设置有球阀;雾水管位于圆筒内,且其在对应圆筒长球区的管体上间隔安装有多个雾水喷头,位于不同雾水管上的雾水喷头呈位置交错设置;设置在单根雾水管上的全部雾水喷头均以其轴线垂直于管体的方式安装在管体上并在管体上呈线性设置;各雾水喷头的喷淋扇角为15~150°,且各雾水喷头的喷淋扇角所在平面与雾水管的轴线相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三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三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801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去除遮挡人脸背景的阈值分割方法
- 下一篇:一种肿瘤干细胞获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