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多粒子射线辐射探测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7453.6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8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吴云涛;王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T1/167 | 分类号: | G01T1/167;G01T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隆天律师事务所 31282 | 代理人: | 朱俊跃;钟宗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粒子 射线 辐射 探测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多粒子射线辐射探测器,适用于探测α粒子、β粒子,包括探测器主体,所述探测器主体材料包括低维类钙钛矿结构卤化物闪烁体,所述探测器主体将入射的高能信号转换为光脉冲信号。本发明具有高集成度、高探测效率、高分辨能力的优点,可用于放射性表面污染仪等粒子甄别应用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辐射探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放射性表面污染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低维类钙钛矿闪烁体的多粒子/射线辐射探测器。
背景技术
在辐射防护领域,电离辐射是指在生物物质中产生离子对的辐射。电离辐射根据组成的粒子本质不同,可分为α粒子、β粒子、γ射线、X射线和中子等。在放射性核素的应用与研究场所,存在着放射性污染的可能性,如反应堆、对撞机、加速器、核聚变装置等核反应装置,也可以是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X射线机等医用设备。因此,要对潜在的放射性污染区域进行检测,以避免工作人员以及群众受到不必要的辐射伤害。α粒子和β粒子是放射性污染检测中的重要检测对象,它们虽然穿透能力弱,射程短,但是具有较强的电离能力,误入体内时,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性极强。
目前,在表面污染检测领域,对α和β两种粒子的测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是α/β分开测试,第二种是α/β同时测试,其中第二种方式是目前较为优选的方式,此种方式主要是根据α和β分别在不同闪烁体中产生的信号大小不同来辨别α和β,即根据脉冲幅度的不同来区分α和β。目前主要的商用α/β污染仪采用ZnS(Ag)和塑料闪烁体构成的叠层闪烁体探测器与光电倍增管耦合,对α粒子和β粒子进行同时探测。ZnS(Ag)对可以探测α粒子,但对γ射线、β粒子、中子等不敏感,β粒子可穿透ZnS(Ag)镀层到达塑料闪烁体被吸收。复合闪烁体放出的光子被光电倍增管转换为电流脉冲信号,电流信号可被脉冲甄别模块处理,达到同时测量α粒子和β粒子的目的。但是ZnS(Ag)和塑料闪烁体的发光效率均不高,测试需要较长的时间。且ZnS(Ag)闪烁体的能量分辨率较差,进而影响了对辐射的探测效率和能量甄别。为了获得高集成度、高探测效率、高分辨优值和能量甄别能力的α/β甄别探测器,一个途径是使用更高光产额和能量分辨率的闪烁体,利用闪烁体对不同辐射电离的响应不同的特性实现粒子甄别。这就要求闪烁体具有高的发光效率和对不同粒子电离的甄别能力。
然而,大多数高光产额闪烁体在空气中易潮解,需要封装之后才能使用,而α粒子的穿透性较差,封装后的闪烁体难以实现高效的吸收和探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粒子射线辐射探测器,实现了快速、高效率、高粒子分辨能力。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多粒子射线辐射探测器,适用于探测α粒子、β粒子,包括探测器主体,所述探测器主体材料包括低维类钙钛矿结构卤化物闪烁体,所述探测器主体将入射的高能信号转换为光脉冲信号。
优选的:还包括光电转换模块,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探测器主体相连,所述探测器主体将转换的光脉冲信号传输至所述光电转换模块,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将光脉冲信号转换为电子脉冲信号。
优选的: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与探测器主体之间还设有耦合介质,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与所述探测器主体通过耦合介质相连。
优选的:所述光电转换模块为硅基探测器。
优选的:还包括脉冲甄别模块,所述脉冲甄别模块与光电转换模块相连,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将转换的电子脉冲信号传输至所述脉冲甄别模块,所述脉冲甄别模块识别处理所述电子脉冲信号。
优选的:所述探测器主体材料为零维类钙钛矿结构卤化物闪烁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74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铜制毛细管引风式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轮胎侧偏刚度确定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