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异常数据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3099.X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6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黄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F11/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平台 异常 数据 监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异常数据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终端获取异常行为产生的异常数据,并将异常数据上传至云端;S2:云端上的异常数据监控中心对异常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异常数据的不同级别和类型对各异常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其中,当异常数据达到阈值时,云端触发报警功能。本发明所述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服务端为终端提供服务可能出现异常的同时,对终端产生的异常也进行收集和监控,能够有效实现对异常数据进行全局的、集中的监控,使运维人员能够非常直观地监控异常以及高效地排查故障,既能使运维人员及时对其进行优化,也能及时改善用户的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常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异常数据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万物互联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趋势,车联网功能也应运而生,现市面上已有搭载了车联网功能的量产车。但车联网的核心问题就包括了其对外通讯(与多端通讯)的能力,以及多种应用产生的海量信息存储问题等。云服务平台(简称云平台)则提供了一种车联网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够针对车主、4S店、渠道、车联网服务提供商等多个端。云平台是指基于硬件的服务,能够提供计算能力、网络能力和存储能力,能够灵活定制、及时部署、快速集成的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应用平台。
云平台为车机终端和APP终端提供多种服务,并给出大量接口可供终端调用。然而用户在终端进行操作时,使用终端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存在多种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如:页面卡死、呆滞、闪退、用户登录失败、页面出现不应出现的异常信息等。这些信息在终端被收集,若不上报到云端,则无法反馈到项目运维人员等,云端团队将难以排查异常从而无法提升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而对于这些异常信息的监控问题,专利CN201810156740.2中提出:在待监控系统的源代码中确定需要被监控的监控对象(包括类和/或方法),在系统启动时注入异常监控代码并基于此进行异常监控。该方法虽然可以对源代码进行监控,但也仅仅只能针对源代码进行监控,且仅限于服务端后台的监控,整体具有局限性,难以实现对所有异常信息的监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异常数据监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异常信息无法及时上传、运维人员难以排查异常、无法提升系统性能及用户体验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异常数据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终端获取异常行为产生的异常数据,并将异常数据上传至云端;
S2:云端上的异常数据监控中心对异常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异常数据的不同级别和类型对各异常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其中,当异常数据达到阈值时,云端触发报警功能。
优选地,在S1中,终端对获取的异常数据进行优先级评价,对不同优先级的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后上传至云端。
优选地,在S1中,云端通过统一的接口获取异常数据,不同终端应用产生的异常数据进行统一格式处理后上传至云端。
优选地,在S1中,产生的异常数据以日志的格式输出。
优选地,在S2中,监控中心将异常数据以日志记录的方式分区记录在云端的多个服务器上。
优选地,云端上的监控中心对接收的异常数据进行在线监控,通过搜索引擎实现对异常数据的查询。
优选地,所述监控中心通过日志收集系统和数据可视化分析对异常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优选地,在S1中,所述异常行为包括程序运行异常、以及操作行为异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30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