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块化驱动的现场过磅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70648.8 | 申请日: | 202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5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林;何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2 | 分类号: | G01G19/02;G01G23/00;G07C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青***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块化 驱动 现场 过磅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模块化驱动的现场过磅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车辆靠近第一道闸模块,控制端发出开闸指令到第一道闸模块,第一道闸模块执行开闸流程,第一道闸开闸;车辆进闸后控制端发出关闸指令到第一道闸模块,第一道闸模块执行关闸流程,第一道闸关闸;车辆进闸后驶入地磅模块,控制端发出过磅指令到地磅模块,地磅模块执行过磅流程,过磅流程完成后车辆下磅;车辆下磅后,控制端向第一道闸模块或第二道闸模块发出开闸指令并执行开闸流程,第一道闸或第二道闸开闸;车辆出闸后,控制端发出关闸指令到第一道闸模块或第二道闸模块,第一道闸模块或第二道闸模块执行关闸流程,第一道闸或第二道闸关闭,合理化控制车辆现场过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过磅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模块化驱动的现场过磅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项目上会进行日常的收发料工作。在整个收发料过程中,由车辆运送收发料,由于对收发料的需求庞大,需要的工作的车辆以及运送的次数巨大,所以现有技术设置了管控的多个硬件设施(比如道闸、地磅以及地感等),并对硬件设施设计管理流程,使得能够对运输的车辆进行管理。但是现有技术的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流程控制为线性,其中某个硬件出现异常或某个流程步骤出现异常,都会导致整个项目无法运作;
2.防闸机制不健全,导致经常现场出现意外砸车;
3.控制逻辑不周密,现场硬件运作异常导致需要人工进行修正;
4.问题故障定位困难,现场硬件故障很难准确定位到具体硬件;
5.现有技术将地磅分为了单向地磅以及双向地磅,而单向地磅与双向地磅的过程方式不同,现有技术只能对单向地磅或双向地磅中一种地磅进行流程管控,实用性不强;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驱动的现场过磅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模块化驱动的现场过磅方法及系统,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模块化驱动的现场过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车辆靠近第一道闸模块,控制端发出开闸指令到第一道闸模块,第一道闸模块执行开闸流程,第一道闸开闸;车辆进闸后控制端发出关闸指令到第一道闸模块,第一道闸模块执行关闸流程,第一道闸关闸;
S2.车辆进闸后驶入地磅模块,控制端发出过磅指令到地磅模块,地磅模块执行过磅流程,过磅流程完成后车辆下磅;
S3.车辆下磅后,控制端向第一道闸模块或第二道闸模块发出开闸指令并执行开闸流程,第一道闸或第二道闸开闸;车辆出闸后,控制端发出关闸指令到第一道闸模块或第二道闸模块,第一道闸模块或第二道闸模块执行关闸流程,第一道闸或第二道闸关闭;
其中,第一道闸模块的开闸流程以及关闸流程与第二道闸模块的开闸流程以及关闸流程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道闸模块的开闸流程为:
A1.判断第一信号采集器的触发状态,当第一信号采集器触发时,道闸开闸;当第一信号采集器未触发时,则重新判断第一信号采集器的触发状态,直至道闸开闸;
B1.道闸开闸后,判断第二信号采集器的触发状态,当第二信号采集器未触发时,记录第一进口点,完成流程,并返回步骤A1;当第二信号采集器触发时,则重新判断第二采集器的触发状态,直至第二采集器未触发,记录第一进口点,返回步骤A1。
优选地,所述第一道闸的关闸流程如下:
A2.判断第一信号采集器以及第二信号采集是否均为未触发状态,若是,则进入步骤B2;反之,则停留步骤A2;
B2.延时等待;
C2.延时等待结束后,再次判断第一信号采集器以及第二信号采集是否均为未触发状态,若是,则进入步骤D2;反之,则返回步骤A2;
D2.关闸并清除第一进口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706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