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美白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68774.X | 申请日: | 2022-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3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吴艳清;巫小武;黄艺伟;蓝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8/9789 | 分类号: | A61K8/9789;A61K8/67;A61K8/60;A61K8/35;A61K8/34;A61K8/81;A61K8/891;A61K8/73;A61K8/49;A61K8/92;A61Q19/02;A61Q19/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刘小勤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化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美白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美白化妆品组合物由包含A相、B相和C相三种体系制备得到,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其中:所述A相包含以下组分:尿囊素0.05~0.2%;透明质酸钠0.01~0.1%;丁二醇1~5%;葡庚糖酸钠0.01~0.05%;柠檬酸0.01~0.05%;烟酰胺1~5%;覆盆子酮葡糖苷0.5~5%;银耳多糖1~5%;糖类同分异构体1~5%;β‑葡聚糖1~5%;虾青素0.1~2%;植物提取物1~5%。本发明所述美白化妆品组合物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清除自由基,不仅可以防止黑色素的形成,而且对于已经形成的UV红斑、UV色素沉着均有美白效果,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美白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美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早在3500年前埃及人就已经使用美白化妆品,中国唐代孙思邈发明有专门的美白组方。美白功效已成为占据中国化妆品主流功效之一,足见拥有白皙净透的肌肤对新一代消费者的重要性。
皮肤颜色的差异与黑色素细胞的数量无关,而是由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能力决定的。黑色素的数量、类型、分布对皮肤的颜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黑色素细胞是皮肤的重要组成细胞之一,存在于表皮基底层,通过合成黑色素形成皮肤颜色。黑色素可吸收并消散99.9%紫外线,使机体免遭紫外线的损害。紫外线会导致皮肤产生ROS活性氧自由基,诱导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的黑色素来抵御紫外线从而保护机体,最终导致皮肤变黑,影响肌肤美观性。
专利申请CN113425651A公开了一种具有美白功效的化妆品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烟酰胺:0.1-5%;生育酚/生育酚类:0.002-0.5%;蔗糖二月桂酸酯、豌豆提取物:0.002-5%;化妆品辅料基质:90%-99.9%。该方案利用烟酰胺、生育酚/生育酚类和蔗糖二月桂酸酯、豌豆提取物的协同增效作用,通过抑制黑色素、黑色素体的合成,抑制黑色素体迁移、抗氧化抵抗自由基对皮肤的伤害,抵抗紫外线损伤、全面光防护、强化皮肤屏障等多方面作用,能高效均匀、提亮肤色,令肌肤日臻精致完美。然而,该方案对于已经形成的黑色素效果较差,例如对于UV晒后产生的红斑没有明显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美白化妆品组合物,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抑制黑色素,来达到美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UV晒后产生的红斑清除。
黑色素的生理过程是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通过黑色素细胞枝状突起处转移向角质细胞,再不断上移至角质层,形成皮肤的颜色。黑色素生成机理是在外界的刺激或正常生理情况下,酪氨酸经催化氧化一步步变为多巴、多巴醌、多巴色素、二羟基吲哚或二羟基吲哚羧酸,最终形成黑色素。酪氨酸酶在该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活性高低与黑素量的多少呈正向关系。同时,酪氨酸酶催化氧化酪氨酸的过程中需要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参与,因此,本发明主要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抑制黑色素,不仅可以防止黑色素的形成,而且对于已经形成的UV红斑、UV色素沉着均有美白效果。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美白化妆品组合物,所述美白化妆品组合物由包含A相、B相和C相三种体系制备得到,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其中:
所述A相包含以下组分:尿囊素0.05~0.2%;透明质酸钠0.01~0.1%;丁二醇1~5%;葡庚糖酸钠0.01~0.05%;柠檬酸0.01~0.05%;烟酰胺1~5%;覆盆子酮葡糖苷0.5~5%;银耳多糖1~5%;糖类同分异构体1~5%;β-葡聚糖1~5%;虾青素0.1~2%;植物提取物1~5%;
所述B相包含以下组分:霍霍巴籽油1~5%;挥发性硅油1~5%;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0.8~1.2%;丙烯酸钠/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0.1~0.3%;
所述C相包含以下组分:防腐剂0.5~1%、红没药醇0.05~0.2%;香精0.01~0.1%;着色剂0~0.0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87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