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定心固定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67414.8 | 申请日: | 2022-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3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谭廷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渝江压铸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伍琴琴 |
| 地址: | 401121***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心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固定工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定心固定装置,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上滑动连接有滑动部,滑动部上滑动连接有按压部,且按压部的滑动方向与滑动部相对于安装部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按压部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按压部滑动的驱动部,且按压部上连接有用于对工件内壁定位的定位部,定位部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安装部上设有用于控制定位部先于按压部与工件接触定位的控制件。本发明专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盘类零件、套筒类零件等类似结构的工件进行稳定且准确固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定心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如图1所示的盘类零件、套筒类零件等类似结构工件的加工中,由于工件整体呈圆筒状或者圆盘状,在固定工件时不易找到合适的固定按压点,使得工件不能被快速且精准地固定,影响工件的加工效率以及加工精度,特别是以工件内壁作为定位基准时,一般是利用现有类似于三爪卡盘的结构支撑于工件的内壁上,然后向工件的径向向外抵紧而完成工件的固定安装,采用此方式存在如下弊端:1.工件受到径向上的作用力,容易造成工件沿着径向变形,影响工件的质量;2.此类工件的内壁一般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利用现有的固定方式,容易对工件的内壁造成损伤,而且加工过程中工件容易松脱,进一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因此有必要设计专用的固定装置,以便对盘类零件、套筒类零件等类似结构的工件进行快速且精准的固定,提升加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自定心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盘类零件、套筒类零件等类似结构的工件进行稳定且准确固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定心固定装置,包括安装部,安装部上滑动连接有滑动部,滑动部上滑动连接有按压部,且按压部的滑动方向与滑动部相对于安装部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按压部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按压部滑动的驱动部,且按压部上连接有用于对工件内壁定位的定位部,定位部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安装部上设有用于控制定位部先于按压部与工件接触定位的控制件。
本方案的原理是:当利用驱动部初步驱动按压部相对滑动部滑动时,在控制件的控制作用下,会使按压部上的定位部首先与工件接触,由于定位部的数量至少有三个,使得至少三给定位部对工件内壁进行接触抵紧时自动实现定心,确保工件径向上位置正确;然后继续利用驱动部驱动按压部沿着安装部滑动,由于此时定位部已经与工件接触并完成定位,使得按压部无法继续再沿着安装部滑动,在驱动部的作用力以及控制件的控制作用下,按压部连同滑动部一起相对于安装部滑动,使得按压部靠近安装部并将产品固定于按压部和安装部之间,实现对工件轴向上的按压固定。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能够自动对工件实现定心和固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固定工件时是仅仅沿着工件的径向上固定,固定过程中不仅会对工件内壁造成损伤,还可能造成工件在径向上产生变形而损坏。本申请中,在对工件固定过程中,先利用定位部对工件径向上进行自动定心,然后再利用按压部沿着工件的轴向完成对工件的固定,使得工件能够自动且十分准确地完成固定。
2.不会对工件的内壁产生损伤:本申请中,由于定位部仅仅是对工件径向上进行定位,因此定位部不会沿着工件径向上施加很大的作用力,而是利用按压部在工件轴向上施加固定的作用力,从而避免定位部对工件的内壁造成损伤,同时还不会对造成工件在径向上产生形变,确保工件的加工精度以及表面质量。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控制件包括设置于安装部和滑动部之间的支撑弹簧。
本方案中,控制件为支撑弹簧,当利用驱动部驱动按压部相对滑动部滑动时,在支撑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滑动部首先不会相对于安装部滑动,此时在驱动部的驱动力作用下,使得按压部带动定位件相对于滑动部滑动,从而使得定位部快速对工件径向位置进行定心;然后驱动部继续驱动按压部相对于滑动部滑动时,由于定位件已经与工件内壁接触,此时驱动件的作用力通过按压部作用在滑动部上,使得滑动部相对于安装部滑动并压缩支撑弹簧,使得按压部向靠近安装部的方向移动而完成对工件的按压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渝江压铸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渝江压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74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清洁车
- 下一篇:一种测试向量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