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高浓度的废水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65006.9 | 申请日: | 2022-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7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邱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清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0;C02F3/30;C02F3/12;C02F3/28;C02F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浓度 废水处理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浓度的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废水依次通过格栅以及30~60目滤网过滤,过滤后通入沉降池内沉降;步骤二:将沉降后的废水通入装满稀释用清水的配水池内充分混合;步骤三:将废水通入好氧活性污泥池内好氧处理至少6h,同时曝气处理;步骤四:将废水通入厌氧活性污泥池内厌氧处理至少8h,并定时定点的投放装填有用于产生CO2的产气颗粒,厌氧处理结束后,将废水通过斜板沉淀池处理后即可排放。本工艺一方面能够处理高浓度废水,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厌氧菌的活性,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浓度的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工业废水、农牧业污水以及生活污等正严重地污染着我们的水源和生存环境。
目前高浓度、高色度废水的处理在技术上一直困扰着人们,无论国内外都没有很好的成功经验报道,所采用的方法大多都是通过水解、杀菌、过滤、活性污泥生物降解技术。
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2303937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浓度、高色度废水处理工艺,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对废水处理:两级厌氧池、配水池、过滤池、一至三级好氧生物池处理及清水池消毒后达标水再循环回用于配水池。
又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8609804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BDP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臭氧氧化:将臭氧从臭氧反应塔的下方以逆流方式进入,将COD浓度为12000~18000mg/L的BDP废水从臭氧反应塔的上方进入,在臭氧反应塔中进行臭氧氧化,接触反应时间为60~180s;(2)生化处理:将臭氧氧化后的BDP废水调pH为7.0~9.0,进行絮凝沉淀,然后依次进入ABR厌氧反应池和好氧活性污泥池进行深度处理;(3)膜处理:生化处理后出水进砂滤,然后进入电渗析系统进行除盐,除盐后出水。
现有技术类似于上述的废水工艺,其在初步过滤、沉降后,通常是通过活性污泥生物池进行多级降解处理,虽然此技术在大部分污水处理厂沿用多年,但依旧存在不能克服的如下缺陷:
对于厌氧池的活性污泥来说,一方面厌氧污泥在池底堆积后与废水的接触面只有污泥表面,厌氧菌的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是,即便通过向活性污泥内曝气CO2气体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依旧会存在CO2通入量不易控制,造成废水液面翻滚,产生溶解氧,不利于厌氧菌生存的问题。
再一方面,若在池底铺设CO2曝气点,那么众多曝气点中,靠近进气的一端出气量很大,而远离的一端则出气量极小,依旧会产生局部液面翻滚、局部CO2气体量少的问题。最后,一旦池底的曝气点堵塞,维修人员需要下池维修,维修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高浓度的废水处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高浓度的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废水依次通过格栅以及30~60目滤网过滤,过滤后通入沉降池内沉降;
步骤二:将沉降后的废水通入装满稀释用清水的配水池内充分混合;
步骤三:将废水通入好氧活性污泥池内好氧处理至少6h,同时通过若干加热丝维持水温在20~25℃,同时曝气处理;
步骤四:将废水通入厌氧活性污泥池内厌氧处理至少8h,并定时定点的投放装填有用于产生CO2的产气颗粒,厌氧处理结束后,将废水通过斜板沉淀池处理后即可排放;
所述产气颗粒包括外部金属壳以及内部装填的泡腾片,所述金属壳包括表面设有若干通气孔的左半球以及右半球,所述左半球与右半球一端铰接、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左半球与右半球呈活动设置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二者活动端锁紧的锁紧装置,所述产气颗粒上连接有拉绳,拉绳的另一端延伸至厌氧活性污泥池外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清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清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50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