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OLED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以及OLED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63679.0 | 申请日: | 202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9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向炼;税禹单;余正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08 | 分类号: | G09G3/3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李远思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oled 显示 面板 及其 驱动 方法 以及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以及OLED显示装置,其中本发明一实施例的OLED显示面板包括ESD保护结构,其中: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并直接连接至地极,源极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源极连接至数据信号端;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并连接至数据信号端,源极与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源极直接连接至地极,以及其中,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本发明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通过直接接地且设置晶体管沟道宽长比形成漏斗状泄放通路,满足车规ESD保护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以及OLE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器生产、制作、检测、使用过程中,通常存在某些外在因素造成显示器上静电电荷的累积,当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将会产生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ESD将产生极高的电流,容易击穿电路中的元器件,或是破坏信号导电线路,造成信号异常甚至中断,如图1a所示的正常显示画面和图1b所示的ESD后异常画面,中间偏下区域异常后不能显示不同色域的色块,而因此需要能够有效疏导静电放电电荷的保护电路。
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车载OLED产品已经慢慢开始进入消费者眼前,但是车规级产品在各方面都比消费规产品要严苛。例如,ESD电路主要针对显示面板工作状态下,接触静电±6/8kV;空气静电±8/10/12/15kV的静电荷放电保护,对消费规产品只需要满足静电放电异常后重启能够恢复正常显示的C级要求即可,而车规产品需要满足:静电放电发生后全程不出现任何异常的A级要求;静电放电发生时可闪烁亮线但在规定秒数内自动恢复的B级要求。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满足车规产品ESD要求的显示产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ESD保护结构,ESD保护结构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和第四薄膜晶体管,其中:
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并直接连接至地极,源极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
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源极连接至数据信号端;
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并连接至数据信号端,源极与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以及
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源极直接连接至地极,
其中,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ESD保护结构还包括:第五薄膜晶体管、第六薄膜晶体管、第七薄膜晶体管和第八薄膜晶体管,其中:
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并直接连接至第一功率电压端,源极与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
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源极连接至数据信号端;
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并连接至数据信号端,源极与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以及
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栅极连接,源极直接连接至第二功率电压端,
其中,第二薄膜晶体管和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第五薄膜晶体管、第六薄膜晶体管、第七薄膜晶体管和第八薄膜晶体管中每一个的沟道宽长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ESD保护结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3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