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副干酪乳杆菌LC-37的组合物及其在降血糖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61883.9 | 申请日: | 2022-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7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肖然;孙二娜;李树森;牛天娇;康小红;王辰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5/747 | 分类号: | A61K35/747;A61P3/10;A61P5/50;A61P1/00;A23L33/135;A23C9/123;A23C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商秀玲 |
| 地址: | 011517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干酪 杆菌 lc 37 组合 及其 血糖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益生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副干酪乳杆菌LC‑37的组合物及其在降血糖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了副干酪乳杆菌LC‑37在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降血糖、缓解糖尿病症状方面的新功能;进一步将副干酪乳杆菌LC‑37与膳食纤维复配,显著提高了副干酪乳杆菌LC‑37的促GLP‑1分泌作用,副干酪乳杆菌LC‑37与膳食纤维的组合物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动物的血糖,缓解口服糖耐量损伤,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调节血脂,改善肠粘膜屏障和胰腺组织损伤,对II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并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益生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副干酪乳杆菌LC-37的组合物及其在降血糖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糖尿病(TDM)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TDM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超过90%的TDM患者属于Ⅱ型糖尿病(T2D),其特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以及高血糖、血脂异常和葡萄糖耐量异常。胰岛β细胞的损伤会导致T2D中后期患者胰岛素水平下调,因此额外胰岛素的补充有助于T2D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激素,主要由位于回肠末端和结肠的肠L细胞分泌,糖类物质的吸收可以刺激GLP-1的分泌。GLP-1可以通过葡萄糖响应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并增强β细胞敏感性,使葡萄糖体内稳态逐渐趋于正常化水平。GLP-1还可通过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降低胰岛α细胞中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并抑制食欲,在控制葡萄糖稳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此外,GLP-1通过抑制胰腺β细胞凋亡并促进β细胞生长对胰岛细胞产生修复作用。目前,GLP-1已逐渐成为最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的T2D的潜在治疗方案之一。
已有部分益生菌对Ⅱ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缓解作用的报道,但是,目前益生菌,尤其是副干酪乳杆菌对于GLP-1的促分泌作用效果的研究及应用仍然十分有限,因此,开发能够更好地促进GLP-1分泌的益生菌并提升益生菌缓解糖尿病的功效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副干酪乳杆菌LC-37的新用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副干酪乳杆菌LC-37和膳食纤维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LC-37(Lactobacillus casei LC-37),于2017年4月2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4055。副干酪乳杆菌LC-37已在专利申请CN 111705012 A中公开。
副干酪乳杆菌LC-37具有促进消化、增加肠道中短链脂肪酸的功能。本发明意外地发现,副干酪乳杆菌LC-37对于糖尿病具有十分优异的缓解作用,能够明显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泌,并显著降低血糖,缓解口服糖耐量损伤,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于糖尿病导致的肠粘膜屏障和胰腺组织损伤也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用于辅助预防或治疗糖尿病。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副干酪乳杆菌LC-37或其培养物在制备用于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的产品中的应用;
以及,副干酪乳杆菌LC-37或其培养物在制备用于改善、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以及,副干酪乳杆菌LC-37或其培养物在制备用于降低血糖的产品中的应用;
以及,副干酪乳杆菌LC-37或其培养物在制备用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产品中的应用;
以及,副干酪乳杆菌LC-37或其培养物在制备用于改善糖尿病导致的肠粘膜屏障或胰腺组织损伤的产品中的应用。
以上所述的应用中,副干酪乳杆菌LC-37的培养物可包含副干酪乳杆菌LC-37以及副干酪乳杆菌LC-37经培养得到的无细胞培养上清液,或者,仅包含副干酪乳杆菌LC-37经培养得到的无细胞培养上清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18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