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内遗忘生命体警示及应急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59548.5 | 申请日: | 202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5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姜平;张晨旭;刘彬;杨东成;张欣驰;汤建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Q5/00 | 分类号: | B60Q5/00;B60Q1/52;B60H1/00;B60R16/023;G08B21/02;G08B2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5 | 代理人: | 李茂松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遗忘 生命体 警示 应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内遗忘生命体警示及应急装置和方法,包括微控制单元、人体红外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控制响应模块。所述人体红外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控制响应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单元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添加了远程通讯,有效解决了车内儿童滞留造成的窒息,而车外无人知晓的情况发生。可以及时将险情通知监护人,就是将预警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特定的上位机或手机,同时该装置将会自动控制车载空调的开启使车内温度下降到适宜的温度,从未有效地保证车内滞留儿童的生命安全。该系统操作方便、性价比高、可移植性强、拓展性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内遗忘生命体警示及应急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汽车已然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然而,伴随汽车使用率的大幅增加,由于家长疏忽反锁车门致使儿童滞留车内闷热、缺氧窒息致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每年夏天国内外媒体连续报道多起儿童被遗留在车内致死的悲剧。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一种车内遗忘生命体警示及应急装置和方法的实现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专利201520594462.0公开了一种车内人员防窒息装置,包括温度控制器、红外线探测报警器等,该实用新型在有儿童被遗忘在车内并且车窗关闭时,自动发出警报,并自动将车窗玻璃降下,避免车内温度过高引起车内人员窒息的事情发生。但是此专利仍有较大缺陷,车窗玻璃降下以后,可能会增加儿童被拐卖风险,以及车内财物风险等,会对该装置的开发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车内遗忘生命体警示和应急处理装置,只存在成熟的检测能力,没有合理的外界救助和干预能力。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车内遗忘生命体警示及应急装置,包括微控制单元、人体红外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控制响应模块。所述人体红外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控制响应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单元连接。
微控制单元首先处理人体红外检测模块的信号,若未检测到车内滞留儿童,则后续模块不工作,继续人体红外检测;若检测到车内滞留儿童,则微控制单元通过I/O口输出信号至温度检测模块,开始温度检测。微控制单元处理温度检测模块的信号,若检测到车内温度未达到35℃,则后续模块不工作,继续车内温度检测;若检测到车内温度达到35℃,则微控制单元通过I/O口同时输出信号至无线通信模块和控制响应模块,开始无线通信模块和控制响应模块的响应。无线通信模块的响应为向车主发送车内有滞留儿童的提醒信息;控制响应模块的响应为汽车报警提醒周围人车内有滞留儿童,以及开启车载空调使车内温度降下来,从而保证车内滞留儿童的生命安全。
本发明通过微控制单元以及无线通信模块中的WIFI模块进行通讯,WIFI通讯上网覆盖面更大,安装便捷,无论是承载量、网速还是信号稳定相比其他通讯模块都有显著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红外检测模块的主芯片的第二引脚与微控制单元的第二十一引脚连接,人体红外检测模块的主芯片的第三引脚接地,人体红外检测模块的主芯片的第一引脚接电源VCC。
更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主芯片的第二引脚与微控制单元的第二十二引脚连接,温度检测模块的主芯片的第一引脚接地,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三引脚接电源VCC,温度检测模块的第二与第三引脚通过阻值为4.7K的电阻R3连接到一起。
更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主芯片第四引脚与微控制单元的第十一引脚连接,无线通信模块的主芯片的第五引脚与微控制单元的第十引脚连接,无线通信模块的主芯片的第一引脚接地,无线通信模块的主芯片的第二与第三引脚均悬空,无线通信模块的主芯片的第六与第八引脚均接电源VCC,无线通信模块的主芯片的第七引脚通过按键Key1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95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