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气机叶片阻尼器及装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58784.5 | 申请日: | 2022-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2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魏佳明;蓝吉兵;李秉海;冯国建;隋永枫;余沛坰;李祎曼;初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F04D29/6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吴文杰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气 叶片 阻尼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气机叶片阻尼器及装配方法,涉及燃气轮机技术领域,阻尼器为柱状体,具有进气面、排气面、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和底面,进气面位于阻尼器的一端,排气面位于阻尼器的另一端,用于与压气机动叶片的叶片缘板接触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均位于底面的上方且沿阻尼器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接触面形状和第二接触面的形状相同或不同。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叶片减振结构限制流道面积、导致叶身重量增加和气动性能下降,或装配困难,减振效果不能调节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轮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气机叶片阻尼器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压气机转子叶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叶片表面的气动压力随时间的波动,会激起对叶片的振动,如果不采用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振动水平,则会降低叶片的工作寿命,甚至会因叶片的振动应力过大导致叶片断裂,对燃气轮机造成损伤。
为解决上述问题,对风扇叶片和压气机前几级长叶片而言,为了减少叶片振动,会在叶身设置一个减振凸台,装配完成后,周向叶片的凸肩形成一筒状,彼此顶紧,增强刚性,从而降低叶片振动应力。但是减振凸肩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减振凸肩减小了流道面积,使得空气流量减小,造成额外的气动损失,增大叶身的重量,叶根离心应力加大。为了应对减振凸肩带来的问题,有的燃气轮机在风扇叶片使用带冠叶片来代替减振凸肩,这减少了叶尖泄露损失,改善了气动性能,但叶尖的重量显著增加了,叶片的离心载荷更大了。同时带冠叶片结构复杂,装配困难,叶冠占整个叶片重量的10%,甚至更高。因此,亟需发明一种减振效果好,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阻尼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叶片减振结构限制流道面积、导致叶身重量增加和气动性能下降,或装配困难,减振效果不能调节等问题的压气机叶片阻尼器及装配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压气机叶片阻尼器,所述阻尼器为柱状体,具有进气面、排气面、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和底面,所述阻尼器为可调质量阻尼器,所述进气面位于所述阻尼器的一端,所述排气面位于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用于与压气机动叶片的叶片缘板接触的所述第一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均位于所述底面的上方且沿所述阻尼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接触面形状和所述第二接触面的形状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所述阻尼器包括依序相邻排列的进气阻尼块、至少一个中间阻尼块和排气阻尼块,所述进气面位于所述进气阻尼块上,所述排气面位于所述排气阻尼块上。
可选地,所述中间阻尼块具有贯通孔,所述进气阻尼块和所述排气阻尼块具有盲孔,所述贯通孔中有串联棒穿过,所述串联棒与所述贯通孔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串联棒的端部分别插入所述进气阻尼块的盲孔和所述排气阻尼块的盲孔。
可选地,所述进气阻尼块、所述中间阻尼块和所述排气阻尼块的端面形状相同或不同,所述串联棒为直线型,所述进气阻尼块、所述中间阻尼块和所述排气阻尼块通过所述串联棒相邻装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压气机,包括叶轮、压气机动叶片和所述的压气机叶片阻尼器,所述压气机动叶片安装于所述叶轮上,在所述叶轮的进气侧和排气侧设有挡气凸台,在所述进气侧和所述排气侧之间的叶轮上设有用于装配所述阻尼器的容置槽,所述阻尼器的进气面靠近所述压气机的低压侧,所述阻尼器的排气面靠近所述压气机的高压侧,所述压气机动叶片的叶片缘板包括进气挡板、排气挡板和位于所述进气挡板与所述排气挡板之间的中间段接触面,所述中间段接触面位于所述阻尼器的上方,所述中间段接触面用于与所述第一接触面或所述第二接触面接触。
可选地,进气侧的所述挡气凸台与所述进气挡板相邻,排气侧的所述挡气凸台与所述排气挡板相邻,邻近的所述压气机动叶片的叶片缘板与所述叶轮包围的腔体中装配有所述阻尼器。所述进气挡板位于进气侧所述挡气凸台的上方并与所述挡气凸台齐平,所述排气挡板位于排气侧所述挡气凸台的上方并与所述挡气凸台齐平。
可选地,所述中间段接触面与所述容置槽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阻尼器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87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