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避倒春寒的晚花山杏砧木及主栽杏利用晚花山杏砧木避倒春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55808.1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8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乌云塔娜;尹明宇;朱绪春;徐宛玉;王楚;黄梦真;白海坤;罗彬;徐宗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66 | 代理人: | 王道川 |
地址: | 450008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倒春寒 晚花山杏 砧木 主栽杏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用于避倒春寒的晚花山杏砧木及主栽杏利用晚花山杏砧木避倒春寒的方法,其中,晚花山杏砧木为WHZM‑1晚花山杏或WHZM‑2晚花山杏。避倒春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基础砧木:以山杏作为基础砧木;选择中间砧木:以上述用于避倒春寒的晚花山杏砧木作为中间砧木;选择主栽杏接穗;在春季或夏季,将中间砧木作为接穗嫁接到基础砧木上,嫁接完成后,得到中间砧嫁接苗;将主栽杏接穗嫁接到中间砧嫁接苗上中间砧木上,嫁接完成后,得到能够避倒春寒的花期推迟主栽杏嫁接苗。本发明的主栽杏的栽培方法以低成本、高效率一次性稳定解决主栽杏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易受倒春寒、晚霜危害的产业问题,为杏的丰产、稳产提供技术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栽杏避倒春寒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用于避倒春寒的晚花山杏砧木及利用晚花山杏砧木避倒春寒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杏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传统果树,亦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木本粮油经济树种。然而生产上多数杏树存在“十年九不收”和“见花不见果”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花果期冻害对杏树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杏树开花较早,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大于7.5℃即可开花。在我国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区,杏花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就开始绽放,内蒙古、河北、辽宁等地区也在4月中下旬开始开花。然而早春气温回升期间常伴随西伯利亚冷空气的侵袭,所形成的寒潮大风降温天气易形成倒春寒和晚霜,这对杏花和杏幼果往往造成毁灭性的冻害,导致杏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克服杏花果易受冻害的产业难题,是保证杏产量、支持杏产业快速有序发展的关键。
通常杏树的开花时间推迟15天以上,在生产上就能够有效避开倒春寒和晚霜危害,使杏花和幼果减轻或者免受冻害。现有栽培技术主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延缓生长进程,灌水、树体涂白降低温度,或者环剥环割切断营养供给等,能够一定程度上推迟花期。然而以上栽培措施通常仅仅能够推迟花期3~4天,且容易影响树体生长,降低花芽质量;因此,目前的栽培方法推迟杏花期的效果不明显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亟需研发一种推迟花期的高效轻简栽培技术。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避倒春寒的晚花山杏砧木及利用晚花山杏砧木避倒春寒的方法,以解决主载杏因倒春寒和晚霜造成的杏减产甚至绝收的问题,以及当前用于避倒春寒的栽培措施效果差、影响树体生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避倒春寒的晚花山杏砧木,为WHZM-1晚花山杏或WHZM-2晚花山杏;
所述用于避倒春寒的晚花山杏砧木是基于河南省原阳县的中国仁用杏基因库所收集保存的480份山杏种质资源为基础进行筛选,具体的筛选方法为:
(1)从内蒙古、辽宁和河北的山杏自然分布区收集得到所述480份山杏种质资源:将所述山杏自然分布区按照“县级”划分为13个种源地,在每个种源地调查收集生长健壮、结果量大且抗逆性强的野生山杏并采集野生山杏种子;将采集得到的野生山杏种子在2013年实生繁育苗木后种植保存于河南省原阳县的中国仁用杏基因库,共得到480份山杏种质资源;【在寻找和选择野生山杏时,每个种源地,根据群体采样规则调查、编号和种子采集,相邻两个采样点相隔距离大于50米;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山杏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强,比较适合用作砧木】;
(2)统计得到的480份山杏资源的始花期,均在2月23日至3月30日之间;从中选择始花期为自2月23日起推迟17天的山杏,记为“17天晚花山杏”,或者从中选择始花期为自2月23日起推迟26天的山杏,记为“26天晚花山杏”;以“17天晚花山杏”或“26天晚花山杏”为砧木,将主栽杏嫁接到所述砧木上,得到嫁接苗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58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