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近红外线分选技术的自动化塑料废品筛选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155198.5 | 申请日: | 2022-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3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 发明(设计)人: | 汪俊锋;陈震霆;张帅;林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慧视金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17/02 | 分类号: | B29B17/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0 | 代理人: | 郑松林 |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红外线 分选 技术 自动化 塑料 废品 筛选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塑料废品分选领域,尤其涉及利用近红外线分选技术的自动化塑料废品筛选设备,包括驱动座,所述驱动座上方连接有载盘,载盘的上表面设置有外围板和隔板,外围板、隔板和驱动座固定,外围板与载盘的边缘对齐,隔板和外围板的一端呈同心的圆弧状,隔板和外围板的另一端呈平行的直板状,所述外围板表面靠近隔板的圆弧端位置安装有分料机构,本发明采用旋转的载盘对废品料转动传导,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废品料沿着外围板导动,在向圆心位置分离特定废品时,废品料在载盘的表面滑动远离边缘,分离的路径更加稳定,而且单线排列的废品不会影响周围物料,分选精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废品分选领域,尤其涉及利用近红外线分选技术的自动化塑料废品筛选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落实,对于废品重复利用得到重要的关注,塑料材质的废品占废品中较大的比重,对于塑料废品的分选回收将极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传统采用人工或半自动分选塑料废品,工作强度大,效率低,近红外线技术解决的这一难题,近红外光是指电磁波谱中波长在780-2526nm的部分,物质分子的振动对光某个波段的吸收产生了其区别于其他物质分子的光吸收谱,进而可以通过这个光谱来识别物质,这些信息所含有的特征量丰富,足以刻画常见塑料的“指纹”,实现对塑料的快速分选。
现在采用近红外线技术分选塑料废品是依靠传送带传送废品,在废品被排出时进行识别、分选,此时废品处于悬空状态,通过气流冲击使其改变下落路径,但悬空的物料仅受重力作用,而且其结构不规整,容易出现气流的作用点不在物料重心位置,使物料偏离预设路径,而且容易与周围悬空物料碰撞,使分选后的物料出现一部分错分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下问题:废品处于悬空状态,通过气流冲击使其改变下落路径,但悬空的物料仅受重力作用,而且其结构不规整,容易出现气流的作用点不在物料重心位置,使物料偏离预设路径,而且容易与周围悬空物料碰撞,使分选后的物料出现一部分错分现象。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利用近红外线分选技术的自动化塑料废品筛选设备,包括驱动座,所述驱动座上方连接有载盘,载盘的上表面设置有外围板和隔板,外围板、隔板和驱动座固定,外围板与载盘的边缘对齐,隔板和外围板的一端呈同心的圆弧状,隔板和外围板的另一端呈平行的直板状,所述外围板表面靠近隔板的圆弧端位置安装有分料机构,驱动座驱动载盘旋转,废品放置在载盘表面,在离心力作用下使废品沿着外围板传导,当废品到达分料机构位置时被检测,设定的塑料废品被分料机构向中心位置吹去,未被筛分的物料沿着外围板和隔板构成的通道传导,被不同力度吹离的物料沿着对应的隔板和隔板构成的通道传导,并在直板端部分别排出;
所述驱动座包括基座,基座的顶部转动有轴柱,轴柱顶端与载盘固定连接,轴柱的底部连接有电机,开启电机驱动轴柱带动载盘转动;
所述分料机构包括喷嘴,喷嘴的上方设置有红外识别模组,所述轴柱的外部设置有储气装置,储气装置与喷嘴连接,红外识别模组用于识别废品的类型,喷嘴配出气流将设定类型的废品向中心位置推动;
所述红外识别模组包括近红外光源和光信号接收器,红外光源和光信号接收器向下指向载盘的上表面,喷嘴指向载板的圆心位置,光信号接收器电性连接有处理器,处理器电性连接电机,近红外光源发出红外光线至废品表面,不同材质的废品对近红外光的吸收谱不同,光信号接收器识别光谱并通过处理器传输识别信号,用于及时的对设定材料的废品进行分离。
优选的,所述隔板至少设置有一组,载盘上表面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呈钝角弯折状,导向板的一端与隔板的直板端平行,导向板的另一端与外围板的内壁之间构成导料口,导向板的设置将载盘分割两个区域,导向板远离隔板的一侧形成投料区域,导向板和最内侧隔板之间形成最内层的导料通道,而导向板与外围板内壁构成的导料口用于向边缘位置传导废品,配合离心力的作用使物料紧贴外围板的内壁排列传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慧视金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慧视金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51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