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草果及其废弃物在制备植物源除草剂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153251.8 | 申请日: | 2022-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2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颜健;张健;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N65/48 | 分类号: | A01N65/48;A01P13/00;A01P21/00;A01P3/00;A01P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刘瑜 |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草果 及其 废弃物 制备 植物 除草剂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草果及其废弃物在制备植物源除草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中通过实验发现,草果废弃物,即经过二氯甲烷提取后的草果废弃果实、草果的废弃茎以及废弃叶片具有显著抑制浮萍属植物生长的作用,且对稗草生长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将草果废弃物应用于植物源除草剂方面,从而防治水稻田的浮萍暴发、抑制农田杂草生长,实现草果废弃物的二次利用。此外,本发明中还发现,该草果废弃物可以显著增加水稻的千粒重和降低水稻的空穗率,以及可以显著降低水稻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因此可将其可用于水稻增产或降低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丰度方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草果及其废弃物在制备植物源除草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农田杂草是生长在农作物田间的,除了有目的栽培的植物以外的农田其他植物,它是长期适应当地作物、耕作、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而生存下来的,与栽培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传播病虫害,导致农作物产量与品质严重降低。据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计,全世界每年因杂草危害造成的农作物的经济损失约达400亿美元。除对农作物产量造成损失之外,杂草还能传播病虫害,影响人畜健康,破坏水利设施和风景景观,降低土地利用价值,提高农作物收获难度等,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目前针对农田杂草的控制手段以物理清除和化学除草剂为主,但物理清除的方式效果良好但人工成本较高,且难以用于作物生长期的水田生态环境。
化学除草剂针对农田杂草治理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长期使用也带来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化学除草剂具有残留毒性,缺乏药效专一性,土壤中农药残留超标,抗药性杂草种群的上升等,对环境和生态安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而植物源除草剂(plant derived herbicides)是从天然植物中分离得到具有除草活性的一类物质。较化学除草剂,植物源除草剂具有显著的使用价值与商业价值:第一,防治谱较窄,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仅对特定的对象表现除草活性;第二,使用中对人类以及家禽等比较安全;第三,除草活性物质在环境中的半衰期短,易于降解,对环境压力小。因此,使用植物源除草剂防治农田杂草生长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治理方式。
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原材料和食品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精油提取原料。现有的研究表明,草果提取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菌、抗肥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然而,提取精油后的果实废弃物及废弃茎秆的二次利用却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草果及其废弃物在制备植物源除草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草果及其废弃物在抑制浮萍属植物生长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草果及其废弃物在抑制农田杂草生长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草果及其废弃物在增加水稻产量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草果及其废弃物在制备植物源除草剂中的应用。
所述的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rie)为干燥草果果实。
所述的草果废弃物为经过二氯甲烷提取精油后的草果果实,草果茎和草果叶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经过二氯甲烷提取精油后的干燥草果果实优选为通过如下方法获得:将干燥后的草果果实粉碎,然后在室温下用二氯甲烷浸取,再进行超声处理,过滤,取固体晾干至恒重,得到草果果实粉末。
所述的浸取的时间为24~48h;优选为24h。
所述的超声处理的条件为:40KHz超声0.5~1.0h;优选为:40KHz超声0.5h。
所述的粉碎为采用研磨机进行粉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32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