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亚临界水制备工艺及其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52506.9 | 申请日: | 2022-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0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伟;宁晓钧;王川;燕培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02 | 分类号: | C02F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卓越志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戴宝松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制备 工艺 及其 发生 装置 | ||
1.一种用于亚临界水制备工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到下相互连通的气水混合区(1)和气水分离区(2);
所述气水混合区(1)包括蒸气室(11)、工艺水室(12)、混合室(13)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混合室(13)下方的喉管(14)和扩张室(15);所述蒸气室(11)的出口端设有拉瓦尔喷管结构的高压过热蒸气喷嘴(16);所述混合室(13)、所述喉管(14)和所述扩张室(15)相互连通、同轴设置,且三者形成拉瓦尔喷管结构;所述蒸气室(11)的高压过热蒸气和所述工艺水室(12)的工艺水经所述混合室(13)混合,混合形成的气水混合流体依次通过所述喉管(14)和所述扩张室(15),实现高压过热蒸气和工艺水的充分的混匀、换热,生成气水混合物,进而进入所述气水分离区(2);
所述气水分离区(2)包括气水分离组件和亚临界水区;所述气水分离组件包括由内到外同轴设置的气水分离内管(21)和多孔挡板管道(22)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气水分离内管(21)与所述多孔挡板管道(22)之间的螺旋导流板(25);所述多孔挡板管道(22)上均匀分布多排气水分离孔眼(24);
所述多孔挡板管道(22)进口端与所述气水混合区(1)连通,且所述气水分离内管(21)进口端与所述气水混合区(1)不连通,气水混合物进入所述气水分离内管(21)与所述多孔挡板管道(22)之间形成的待分离区,被所述螺旋导流板(25)旋转,亚临界水和饱和蒸气产生不同的离心力,亚临界水从所述多孔挡板管道(22)上设置的所述气水分离孔眼(24)喷出,饱和蒸气不能从所述气水分离孔眼(24)喷出,从而分离出亚临界水和饱和蒸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亚临界水制备工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气室(11)垂直穿插于所述工艺水室(12)的内腔中,高压过热蒸气和工艺水沿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别喷入所述蒸气室(11)和所述工艺水室(12);所述工艺水室(12)的出口端设有工艺水喷嘴(17),所述高压过热蒸气喷嘴(16)和所述工艺水喷嘴(17)均延伸至所述混合室(13)内,且所述高压过热蒸气喷嘴(16)和所述工艺水喷嘴(17)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亚临界水制备工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亚临界水区包括沿轴向同轴分布于所述多孔挡板管道(22)外侧的气水分离外管(23);亚临界水从所述多孔挡板管道(22)上设置的所述气水分离孔眼(24)喷出,进入所述多孔挡板管道(22)与所述气水分离外管(23)之间形成的集水通道,饱和蒸气和气水混合物共同存在于所述气水分离内管(21)与所述多孔挡板管道(22)之间形成的待分离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亚临界水制备工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通道下端封闭,上端通过气水分离头(26)与所述气水分离内管(21)连通,经分离得到的亚临界水从所述集水通道被压入所述气水分离内管(21),并从所述气水分离内管(21)出口端流出;经分离得到的饱和蒸气从所述待分离区的出口端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亚临界水制备工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气水分离区(2)下方的消音减震区(3),所述气水分离区(2)和所述消音减震区(3)相互连通且同轴设置;经所述气水分离区(2)分离得到的亚临界水和饱和蒸气分别通过所述气水分离内管(21)和所述待分离区进入所述消音减震区(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亚临界水制备工艺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减震区(3)包括与所述气水分离内管(21)连通的消音减震内管(31)和沿轴向同轴分布于所述消音减震内管(31)外侧的消音减震外管(32);所述消音减震外管(32)长度小于所述消音减震内管(31)的长度;所述消音减震内管(31)的内径与所述气水分离内管(21)的内径相等,经所述气水分离区(2)分离得到的亚临界水通过所述气水分离内管(21)进入所述消音减震内管(31),并从所述消音减震内管(31)的出口端流入高压反应设备内;所述消音减震外管(32)的内径与所述多孔挡板管道(22)的内径相等,经所述气水分离区(2)分离得到的饱和蒸气通过所述待分离区进入所述消音减震内管(31)与所述消音减震外管(32)之间形成的集蒸气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250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