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输粉方式下煤粉锅炉掺烧气化细渣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7727.7 | 申请日: | 202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1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查琼亮;徐征;徐远纲;王慧青;冯斌;赵元财;王国忠;赵永坚;孟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1/04 | 分类号: | F23K1/04;F23K3/02;F23N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方式 下煤粉 锅炉 气化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新型输粉方式下煤粉锅炉掺烧气化细渣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化细渣输送系统、高温高压雾化干燥系统、原煤输送系统和新型输粉系统;
所述气化细渣输送系统包括储存成品气化细渣的气化细渣储仓(2),气化细渣储仓(2)通过正压给料机(3)、膏体泵(4)和输送管道(5)与高温高压雾化干燥系统相连;
所述高温高压雾化干燥系统包括热一次风旁路(8)和雾化装置(6),热一次风旁路(8)从热一次风母管(7)合适位置引出,旁路上布置增压风机(10),下游与雾化装置(6)相连;
所述原煤输送系统包括输给煤系统(12)、磨煤机(13)和煤粉管道(14);
所述新型输粉系统包括与雾化装置(6)出口相连的气化细渣携带流输送管道(11),气化细渣携带流输送管道(11)与煤粉管道(14)通过混合装置(1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输粉方式下煤粉锅炉掺烧气化细渣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细渣输送系统和原煤输送系统独立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输粉方式下煤粉锅炉掺烧气化细渣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15)采用Y型结构,气化细渣携带流输送管道(11)和煤粉管道(14)呈小夹角布置;混合装置(15)出口管道通过燃烧器(16)与煤粉锅炉(1)炉膛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输粉方式下煤粉锅炉掺烧气化细渣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一次风旁路(8)与增压风机(10)之间设置雾化风量调节阀(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输粉方式下煤粉锅炉掺烧气化细渣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气化细渣输送系统、雾化装置(6)、混合装置(15)以及其下游煤粉管道均需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6.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输粉方式下煤粉锅炉掺烧气化细渣的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成品气化细渣储存于气化细渣储仓(2)内,通过正压给料机(3)进行定量给料,通过膏体泵(4)实现加压,经输送管道(5)引至雾化装置(6),完成气化细渣的一级输送。原煤经输给煤系统(12)引至磨煤机(13),经研磨、干燥后引出至煤粉管道(14)。
(b)用于气化细渣雾化和干燥的高温热风经热一次风旁路(8)引出,采用增压风机(10)提高压头后引入雾化装置(6)内;通过雾化装置(6)完成气化细渣的雾化和干燥,形成气化细渣携带流;通过气化细渣携带流输送管道(11)和混合装置(15)引入煤粉管道(14),或将气化细渣携带流输送管道(11)末端内置于煤粉管道(14)内,使气化细渣携带流引出方向与煤粉气流方向一致,完成气化细渣的二级输送。通过布置于热一次风旁路(8)上的雾化风量调节阀(9)调节雾化空气流量,改善雾化装置(6)性能。
(c)气化细渣携带流和煤粉气流混合后,通过燃烧器(16)引入煤粉锅炉(1)炉膛内。借助高温、高混合强度的气流,实现气化细渣的高效燃烧转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772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