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资源动态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3644.0 | 申请日: | 202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0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闫明阳;周晓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琛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资源 动态 调整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程序 产品 | ||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多集群架构的资源动态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上述方法和装置可用于云计算和金融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应用针对容器资源的部署请求,其中,请求部署的容器资源包括n个容器,每个容器具有容器特征,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统计s个集群的资源使用信息,其中,s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每个集群具有集群特征;比较请求部署的容器资源与s个集群的资源使用信息,以从s个集群中选择出至少一个集群,将该至少一个集群作为实际部署集群;根据实际部署集群确定与实际部署集群对应的宿主机的物理部署区域;以及根据物理部署区域对物理资源进行动态调整。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云计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多集群架构的资源动态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IT架构转型,越来越多的业务部署在云上集群,各个公司机构纷纷搭建起私有云以及完成物理资源的池化设计,池化设计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但也造成了资源管理上的困难。此外,由于网络类型的多样、集群版本的灰度等限制或者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单集群的私有云架构不再满足需求。考虑到各个集群资源使用状况的不同以及集群属性的多样性,考虑到私有云架构不存在租户的概念,针对各用户容器资源的申请要综合考虑整个私有云资源使用情况,以达到给出用户容器一个合理部署范围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管理有序、便于动态扩容的用于多集群架构的资源动态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多集群架构的资源动态调整方法,包括:获取应用针对容器资源的部署请求,其中,请求部署的容器资源包括n个容器,每个所述容器具有容器特征,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统计s个集群的资源使用信息,其中,s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每个所述集群具有集群特征;比较所述请求部署的容器资源与所述s个集群的资源使用信息,以从所述s个集群中选择出至少一个集群,将该至少一个集群作为实际部署集群;根据所述实际部署集群确定与所述实际部署集群对应的宿主机的物理部署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物理部署区域对物理资源进行动态调整。
其中,所述比较所述请求部署的容器资源与所述s个集群的资源使用信息,以从所述s个集群中选择出至少一个集群,将该至少一个集群作为实际部署集群,具体包括:将请求部署的容器资源中的每个容器的容器特征与所述s个集群的集群特征进行匹配;将匹配成功的t个集群作为预部署集群,其中,t为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s的整数;以及根据所述请求部署的容器资源和所述预部署集群的资源使用信息,从所述预部署集群中选择出至少一个集群,将该至少一个集群作为实际部署集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多集群架构的资源动态调整方法,基于多集群架构下,实时监控应用针对容器资源的申请详情,并依据当前s个集群的资源使用信息,实时分析出申请部署的容器资源应部署的集群范围,在资源不满足的条件下,动态的调用物理资源池的物理资源进行宿主机申请以及纳管,以达到自动动态扩容的目的。另外,本方法可以有序地管理和分配集群资源以及物理部署区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集群资源混乱,管理和应用毫无章法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集群的资源使用信息包括已用资源和未用资源,所述已用资源包括所述应用的历史容器部署情况,所述统计s个集群的资源使用信息包括:根据所述应用的历史容器部署情况统计所述应用对所述s个集群中每个集群的亲和性分值;以及根据所述s个集群中每个集群的未用资源,给每个集群打分,以得到资源分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请求部署的容器资源和所述预部署集群的资源使用信息,从所述预部署集群中选择出至少一个集群,将该至少一个集群作为实际部署集群,具体包括:根据所述亲和性分值和所述资源分值,计算t个预部署集群的加权分值;以及根据所述加权分值,从t个预部署集群选择出至少一个集群,将该至少一个集群作为实际部署集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36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