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卫星姿轨控半物理仿真集成化方法、系统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37850.0 | 申请日: | 2022-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3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卞晶;戴正升;王磊;吴子轶;黄志伟;方禹鑫;谢祥华;严玲玲;朱野;曹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G06F8/41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秦翠翠 |
地址: | 20120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 姿轨控半 物理 仿真 集成化 方法 系统 终端 | ||
1.一种卫星姿轨控半物理仿真集成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建卫星动力学数学模型,将所述卫星动力学数学模型中的需要设置成故障的参数和/或信号设置为全局变量,并转换成相应的Rtw格式模型;
将所述Rtw格式模型编译封装为实时dll动力学模型;
将所述dll动力学模型部署至卫星姿轨控动力学仿真机,并与所述卫星姿轨控动力学仿真机的卫星姿轨控仿真接口模块进行信号交互;
所述卫星姿轨控仿真接口模块输出所述dll动力学模型交互的信号,并进行调理后传送至星务计算机;所述星务计算机传递姿轨控执行机构的信号量,并经过调理后输出至所述卫星姿轨控仿真接口模块,完成对卫星姿轨控半物理仿真集成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姿轨控半物理仿真集成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卫星动力学数学模型,包括:
采用Simulink的模型框图、Stateflow的状态图和S-Function模型,组成Mdl格式的卫星动力学数学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姿轨控半物理仿真集成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成相应的Rtw格式模型,包括:
通过MATLAB/RTW自动代码生成工具,将所述全局变量转换成Rtw格式的程序代码,形成Rtw格式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姿轨控半物理仿真集成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Rtw格式模型编译封装为实时dll动力学模型,包括:
利用NIVeriStand.tlc编译控制文件,将所述Rtw格式模型编译封装成实时dll动力学模型;其中,所述dll动力学模型包括:用于根据任务和工作模式实时解算卫星在轨指向信息的卫星动力学模型和用于根据设置的参数实时改变动力学参数从而实时改变卫星在轨状态信息的故障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姿轨控半物理仿真集成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dll动力学模型部署至卫星姿轨控动力学仿真机,包括:
将编译好的所述dll动力学模型嵌入至卫星姿轨控动力学仿真机的Labview RT仿真程序中,通过姿轨控上位机部署到卫星姿轨控动力学仿真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姿轨控半物理仿真集成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ll动力学模型与所述卫星姿轨控动力学仿真机的卫星姿轨控仿真接口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包括:
所述dll动力学模型包括:卫星环境模型、姿态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轨道动力学模型、敏感器模型、执行机构模型和故障模拟软注入模型;其中,所述敏感器模型、执行机构模型以及故障模拟软注入模型分别与所述卫星姿轨控仿真接口模块进行数据交互;所述卫星环境模型、姿态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以及轨道动力学模型通过得到的交互信息实时解算卫星姿态信息,并反应至所述敏感器模型和所述执行机构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卫星姿轨控半物理仿真集成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姿轨控仿真接口模块输出所述dll动力学模型交互的信号,并进行调理后传送至星务计算机;所述星务计算机传递姿轨控执行机构的信号量,并经过调理后输出至所述卫星姿轨控仿真接口模块,包括:
所述卫星姿轨控仿真接口模块输出所述敏感器模型和所述执行机构模型的真实电信号,并经过信号调理箱隔离调理后与星务计算机连接;
所述信号调理箱接收来自所述星务计算机传递的所述执行机构模型的信号量,经过调理后,传送至所述卫星姿轨控仿真接口模块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78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