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工件泄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134497.0 | 申请日: | 2022-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6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应山;张应海;黄北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海瑞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32 | 分类号: | G01M3/3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刘曰莹;谭雪婷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件 泄漏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工件泄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一种大工件泄漏检测装置,包括供压装置,所述供压装置连通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背离供压装置的一端设有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通管通过连接机构连通标准件,所述第一连通管背离供压装置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连通有待测件,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之间连通有测量机构,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贴近供压装置的一端均设有控制阀,且所述测量机构的两端通过连接机构与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连通,该装置可快速对电子设备工件进行快速泄露检测,装置实用性强,使用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工件泄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高端精密电子中多含有防水密封性能的要求,例如手机、手表等精密电子设备。设备的密封性是其首要保证的功能,也是电子设备必须具有的最重要的功能。因此,在电子设备加工、制造完毕后,往往需要对其进行气密性检测,以评估其密封性能。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9738135A,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密封容器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气密性检测方法,属于容器气密性检测领域,其通过对应设置阀体、充气组件、放气组件和测压组件,以阀体的一端对应连接密封容器的连接口,另一端对应连接测压组件,并在阀体的外周上对应开设连接孔来连接充气组件和放气组件,能有效实现密封容器在仅设置一个连接口的情况下的气密性检测。本发明的适用于密封容器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及气密性检测方法,其装置结构简单,检测方法便捷,能有效实现密封容器的气密性检测,大大提升密封容器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了密封容器密封性检测的难度,避免了密封容器上额外连接口的设置,降低了密封容器气密性检测的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现有的检测装置在使用时较为繁琐,且对于大体积工件时,由于其内部空间较大产生微小泄露难以测量,使得在针对大体积工件时测量较为繁琐困难。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大工件泄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工件泄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工件泄漏检测装置,包括有待测件和供压装置,所述供压装置连通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背离供压装置的一端设有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通管通过连接机构连通标准件,所述第一连通管背离供压装置的一端通过连接机构连通有待测件,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之间连通有测量机构,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贴近供压装置的一端均设有控制阀,且所述测量机构的两端通过连接机构与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外套管、内套管、扣接机构、监测机构和通槽,所述内套管插接在外套管的内部,所述扣接机构设置在外套管的内壁用于对内套管进行定位固定,所述通槽开设在外套管和内套管的中部,所述监测机构设置在外套管和内套管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套管包括插接管和内套管主体,所述插接管固定连接在内套管主体的一端,所述插接管插接在外套管的内部,所述插接管背离内套管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突沿,所述插接管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封挡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活动槽、伸缩波纹管、活动板和填充介质,所述活动槽开设在外套管的内部,所述填充介质弹性连接在活动槽的内壁,所述活动板通过伸缩波纹管活动连接在活动槽的内部,且与活动槽内壁相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动槽连通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背离活动槽的一端与通槽相连通,所述活动板与活动槽之间区域内填充有填充介质,所述液封挡板的中部开设有液封槽,所述液封槽与活动槽背离连通槽一端相连通,且所述活动槽与液封槽连通处设有密封层对活动槽进行密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扣接机构包括转动槽、挡杆和转轴,所述转动槽开设在外套管的内壁,所述挡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转动槽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海瑞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海瑞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44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