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机对焦的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和控制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33384.9 | 申请日: | 202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9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平;路翊鹏;杨艺军;万文辉;杜军红;葛振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豪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7/00 | 分类号: | H04N17/00;H04N5/232;H04N5/225;G03B43/00;G03B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娜;黄健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机 对焦 测试 方法 装置 系统 控制 终端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相机对焦的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和控制终端,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提交的测试数据,控制每个测试空间的照明组件对每个测试空间内部的环境光照进行调节,控制测试箱体旋转,将每个测试空间中设置有测试图卡的表面分别旋转至待测相机的镜头下,控制待测相机对每个测试空间的表面上设置的测试图卡进行拍摄,得到测试图片,根据测试图片,确定待测相机的对焦成功率。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旋转测试箱体,使得待测相机能对各个测试空间表面设置的测试图卡进行拍摄,去除了测试人员抽卡的步骤,缩短测试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相机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机对焦的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和控制终端。
背景技术
相机对焦是指使用相机时调整好焦点距离,使被拍物成像清晰的过程。在相机出厂之前通常都会设置相机的参数,通过对相机对焦进行测试,获取对焦成功率,来确定参数是否设置正确。
现有技术中,在对相机进行对焦测试之前,会在一个单独的测试空间中设置好灯光亮度和色温环境,然后在该测试空间中固定好相机的位置,将大量图卡叠放在一起,放在相机一定距离处。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每抽走一张图卡,控制相机进行一次拍摄,由此得到若干张图像。最后由人眼判断每一张图像是否对焦成功,得到对焦成功率。
但是,现有的这种对焦测试方法,测试过程需要测试人员人工频繁的去抽走图卡,导致整个测试过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测试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相机对焦的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和控制终端,用于解决现有相机对焦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相机对焦的测试方法,应用于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包括待测相机和测试箱体,所述测试箱体由两个以上的测试空间组成,每个测试空间分别具有所述测试箱体的至少一个表面,每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测试图卡,每个测试空间的内部均设置有一用于调节环境光照的照明组件,所述测试箱体的水平中心线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以带动所述测试箱体旋转。
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提交的测试数据,控制每个测试空间的照明组件,对每个测试空间内部的环境光照进行调节;
控制所述测试箱体旋转,将每个测试空间中设置有测试图卡的表面分别旋转至所述待测相机的镜头下;
控制所述待测相机对每个测试空间的表面上设置的测试图卡进行拍摄,得到测试图片;
根据所述测试图片,确定所述待测相机的对焦成功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控制所述测试箱体旋转,将每个测试空间中设置有测试图卡的表面分别旋转至所述待测相机的镜头下,包括:
在所述测试数据中提取得到所述待测相机的目标拍摄次数;
根据所述目标拍摄次数,确定所述测试箱体的总旋转次数;
根据所述测试箱体的总旋转次数,控制所述测试箱体根据预设旋转角度和预设旋转方向进行旋转,所述测试箱体每完成一次旋转,所述测试箱体的一个测试空间中设置有测试图卡的表面将旋转至所述待测相机的镜头下。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控制所述测试箱体根据预设旋转角度和预设旋转方向进行旋转,包括:
在所述测试箱体完成一次旋转,所述测试箱体的第一测试空间中设置有测试图卡的表面旋转至所述待测相机的镜头下时,控制所述测试箱体停止旋转;
获取所述测试箱体停止旋转的持续时长;
若所述持续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继续控制所述测试箱体旋转,将所述测试箱体的第二测试空间中设置有测试图卡的表面旋转至所述待测相机的镜头下。
在第一方面的再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继续控制所述测试箱体旋转,将所述测试箱体的第二测试空间中设置有测试图卡的表面旋转至所述待测相机的镜头下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测试箱体旋转的累计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豪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豪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33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制备水泥熟料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合流制溢流污染的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