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孔径溜渣井开敞式调压井的开挖方法及吊升施工平台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28948.X | 申请日: | 2022-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0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勇;刘丽;邓健;李佳;唐凯;冯俊淮;罗福勇;程江;何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1/00 | 分类号: | E21D1/00;E21D7/00;E21D11/18;E21D11/15;E21D11/10;E21D20/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喻英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孔径 溜渣井开敞式 调压 开挖 方法 施工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不良地质条件下大孔径溜渣井开敞式调压井的开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井周结构的预加固处理及施工;导井的开设及反向扩孔;溜渣井的扩挖及安全支护,在导井的基础上进行扩挖形成溜渣井,并且在溜渣井扩挖的同时对已完成扩挖的部分进行安全支护;竖井的开挖;竖井的支护及混凝土衬砌施工。依据本方法进行施工可得到一个孔径不小于5m的大孔径溜渣井,首先此种大孔径的溜渣井不易被岩渣堵塞,从而提高了扒渣作业的效率,同时可避免对岩渣进行二次爆破;因为扩大了溜渣井的孔径,故而可适当增大爆破孔之间的间距,从而减少爆破孔的开设工作,减少炸药的用量。本方法可实现减少施工工程量,降低工程投入缩短施工周期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电站调压井开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孔径溜渣井开敞式调压井的开挖方法及吊升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调压井的作用就是让水锤有一个释放的通道,以减小过流部件承受的压力。由于水电站的引水管道较长,当机组运行中突然关闭导叶时,由于水流的惯性作用,会产生很强的水锤效应,若无调压井结构对水流压力进行调节的话,水锤会击毁导水叶和其他过流部件。目前所采用的调压井开挖方法中其溜渣井的孔径小,经常因为爆破岩渣直径过大而造成溜渣井的堵塞,而不得不对直径过大的岩渣进行二次爆破,从而增大了施工工程量,增加工程的经济投入并且会延长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大孔径溜渣井开敞式调压井的开挖方法及吊升施工平台,大孔径溜渣井能有效的防止爆破岩渣堵塞溜渣井,避免对岩渣进行二次爆破,同时可增大开挖爆破施工时爆破孔间的间距,减少爆破孔的钻设数量及炸药的用量,实现减少施工工程量,降低工程投入缩短施工周期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大孔径溜渣井开敞式调压井的开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井周结构的预加固处理及施工;
步骤二:导井的开设及反向扩孔;
步骤三:溜渣井的扩挖及安全支护,在所述导井的基础上进行扩挖形成溜渣井,并且在溜渣井扩挖的同时对已完成扩挖的部分进行安全支护;
步骤四:竖井的开挖;
步骤五:竖井的支护及混凝土衬砌施工;
所述步骤三采用吊升施工平台将施工人员及设备吊升至溜渣井扩挖平面,并进行溜渣井的扩挖及安全支护。本发明提供的调压井的开挖方法,依据本方法进行施工可得到一个孔径不小于5m的大孔径溜渣井,首先此种大孔径的溜渣井不易被岩渣堵塞,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扒渣作业的效率,同时溜渣井不被岩渣堵塞便不用对岩渣进行二次爆破;因为扩大了溜渣井的孔径,在进行竖井开挖爆破时,对于爆破岩渣的块体尺寸控制可以放宽,故而可适当调整爆破孔的分布,适当增大爆破孔之间的间距,从而减少爆破孔的开设工作,减少炸药的用量,进而可降低爆破带来的冲击,保证施工的安全性;于此同时扩大的溜渣井还有利于改善井内施工的通风条件,井底其他工序与开挖作业平行进行时可实现井内快速散烟的效果。
进一步的施工方法如下:
所述步骤一中,首先根据竖井施工现场围岩状况采用超前预固结灌浆、锚喷支护、锚筋桩中一种或多种结合的方式进行预加固处理;
然后开挖边坡和穹顶,且采用抗滑桩、钢管桩、框格梁、喷锚支护、锚索中一种或多种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首先采用反井钻机在竖井的中心向下钻设导孔,所述导孔贯穿至底部通道;
然后更换尺寸更大的钻头,自下而上对导孔进行扩钻形成导井。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采用人工钻爆的方式由下至上对导井进行扩挖,形成一道孔径不小于5m的溜渣井,并以锚喷支护形式对溜渣井进行安全支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89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