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27128.9 | 申请日: | 2022-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86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三花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41/40 | 分类号: | F25B41/40;F25B39/00;F25B4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管理 组件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流体管理组件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导流管、换热组件、第一封头及第二封头;至少部分第一筒体位于第二筒体的内侧,流体管理组件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腔和第二腔,沿第一筒体的径向,部分第一腔位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第二腔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筒体内,换热组件位于第一腔,导流管位于第二腔;第一封头具有第三腔,第三腔与第一腔连通,导流管与第一封头固定设置,导流管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导流管第一端口与第三腔连通,导流管第二端口与第二腔连通,沿第一筒体的轴向,导流管第二端口比第一导流管第一端口靠近第二封头。本申请流体管理组件实现了热交换,优化系统安装空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空调系统中,贮液器中流出的流体温度过低,温度过低的流体流入压缩机会导致压缩机出现液击现象,为了避免压缩机出现液击,现有技术中采用中间换热器对冷凝器出来的高温流体和蒸发器出来的低温流体进行换热,可以使进入压缩机的流体温度升高,提高过热度。但是,由于换热组件和贮液器进行换热系统占用安装空间较大,不利于空间优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系统安装空间的流体管理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根据本发明,
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导流管、换热组件、第一封头及第二封头;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筒体位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侧,所述流体管理组件具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沿所述第一筒体的径向,部分所述第一腔位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所述第二腔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所述换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导流管位于所述第二腔;
所述第一封头与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封头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部固定设置,沿流体管理组件的中轴线方向,所述第二封头位于第一封头的下方;所述第一封头具有第三腔,所述导流管与所述第一封头固定设置,所述导流管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导流管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腔连通,所述导流管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沿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所述导流管第二端口比所述第一导流管第一端口靠近所述第二封头。
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流体管理组件,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节流装置,所述换热组件连接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所述流体管理组件连接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流体管理组件的第一封头的第三通孔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流体管理组件的第一封头的第五通孔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与所述流体管理组件的第二封头的第四通孔连接,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与所述第而导流部的第六通孔连接。
本申请提供一种流体管理组件及应用该流体管组件的热管理系统,该流体管理组件具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沿所述第一筒体的径向,部分所述第一腔位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所述第二腔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所述换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导流管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导流管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导流管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腔连通,所述导流管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沿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所述导流管第二端口比所述第一导流管第一端口靠近所述第二封头,这样能够将换热组件集成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既能够实现流体换热,提高流体的过热度,又能使流体管理组件小型化,优化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的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流体管理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流体管理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流体管理组件第一封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流体管理组件第二封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流体管理组件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三花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绍兴三花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71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