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微型断路器分合闸的控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4648.4 | 申请日: | 202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6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马庆;吴皓;褚文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优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H01H3/40;H01H3/2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黄海丽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断路器 合闸 控制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微型断路器分合闸的控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装置包括,可卡装在断路器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换向齿啮合,所述换向齿与弧形把手啮合,所述弧形把手上设有与断路器开关匹配的拨动齿;在手动控制下,所述换向齿与齿条脱离,弧形把手在手动控制下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在电动控制下,所述换向齿与齿条啮合,弧形把手在换向齿的带动下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断路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微型断路器分合闸的控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随着生产技术的逐渐革新,节能环保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各行业对智能节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断路器的定时断、合闸或即时控制显得尤为必要,鉴于传统断路器跳闸、断闸需要人工合闸,才可以恢复设备正常工作,加上设备种类及数目太多,人工操作极易造成操作失误,给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智能控制迫在眉睫。
现有供电系统对于线路的控制主要采取接触器控制、智能空开控制及外附式模块控制三种,第一种采用接触器控制模式只可实现断电操作,无法实现重新上电操作;第二种采用智能空开控制模式需对所有已成型线路盘全部进行更换,施工难度大、工期长;第三种采用外附式模块结构时,主要使用手动或减速机带动模块把手动作,从而带动断路器开关把手动作,实现断路器的断、合闸动作,外附式模块又分为侧装式及上装式。侧装式主要依靠啮合齿轮旋转带动断路器把手圆周运动,实现断路器自动断、合闸,该种安装方式会增加断路器期间间距,需要对所有已成型线路盘全部进行更换,施工难度大、工期长。上装式主要依靠减速机带动驱动把手直线运动,实现对断路器把手的旋转控制,从而实现断路器自动断、合闸,该种安装方式无需更改线路盘布局,施工简单方便,但现有方式为减速机直接带动驱动把手实现直线运动,易受电机因素影响较大,电器件损坏时容易造成滑块定位错误,从而影响断、合闸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使微型断路器分合闸的控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改善了减速机丝杆带动减速机带来的自动重合闸效率低、定位精度差以及受元器件稳定性影响大等问题,优化了驱动把手受力点,减少推力,从而减少模块负荷。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微型断路器分合闸的控制装置。
一种使微型断路器分合闸的控制装置,包括:可卡装在断路器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换向齿啮合,所述换向齿与弧形把手啮合,所述弧形把手上设有与断路器开关匹配的拨动齿;
在手动控制下,所述换向齿与齿条脱离,弧形把手在手动控制下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
在电动控制下,所述换向齿与齿条啮合,弧形把手在换向齿的带动下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微型断路器分合闸的控制装置的工作方法
一种使微型断路器分合闸的控制装置的工作方法,采用第一个方面所述的使微型断路器分合闸的控制装置,包括:
在手动控制下,换向齿与齿条脱离,弧形把手在手动控制下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
在电动控制下,换向齿与齿条啮合,弧形把手在换向齿的带动下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将齿条的往复运动经转向齿重新转换为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减少模块体积,改变运动状态,增加转矩的效果,并由弧形把手实现与断路器把手的同角度旋转,减少作用力矩,减少电动机负载,提升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优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优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46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