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工位快换夹具的试漏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0119.7 | 申请日: | 202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8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林石磊;程明福;李志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淑秋;朱世林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工位快换 夹具 试漏机 | ||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单工位快换夹具的试漏机;包括试漏夹具,试漏夹具主要由前端面密封单元、进气侧密封单元、后端面密封单元、排气侧密封单元、顶部密封单元、底部密封单元组成;其中位于四周的前端面、后端面、进气侧、排气侧密封单元由密封堵头、气缸、密封过渡板组成,前端面、后端面、进气侧、排气侧密封单元固定在密封外连接板上;本发明为单工位试漏机,可将缸盖产品油道、气道、水道一次进行封堵,两两一组分成两次试漏;减小了设备空间占地面积;各密封板采用模块式设计方案:可以根据不同产品,调整、更换相应内部密封堵头即可实现测试;根据产品油腔形状设计相应大小的尼龙填充块,缩短生产节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单工位快换夹具的试漏机。
背景技术
由于发动机气缸盖铸造质量上存在局部组织缩松、机械加工等原因导致气缸盖局部壁过薄,油道、水道、气道串通等不良,需要通过试漏工艺检测出不良品。我厂原有的试漏设备一般分多个工位分别对油道、水道、气道进行试漏检测,每个工位根据检测腔道设计对应的夹具,夹具通用性差,更换不易。产品在几个工位间流转检测,生产节拍较长。且一般电控柜、液压站单独放在试漏机附近,占地面积大。
CN113335687A本发明提供一种快换密封真空吸头结构设计,包括:安装支架;旋转电机固定安装于安装支架的一侧,通用快换接头设置于旋转电机的一端,吸头设置于通用快换接头的一端,第一弹簧套设于通用快换接头的表面,多个卡球设置于通用快换接头的内部,弹性卡套套设于通用快换接头的表面,所述弹性卡套的内部设置有卡珠。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快换密封真空吸头结构设计,在旋转电机的一端设置第一弹簧配合弹性卡套能带动现有的吸头连接的方式,可以简便操作的步骤,可以提高吸头更换的时间,在通用快换接头的表面设置卡球配合弹性卡套进行使用能起到限位的作用,在弹性卡套的内部设置有卡珠方便配合通用快换接头内部的卡球对弹性卡套进行阻挡。
CN210243082U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试漏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贯穿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底部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内腔,所述限位柱的底部与底座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柱、固定块、支撑块、限位板、进气接口、进气管、放置块、传动柱、拉簧和卡杆的配合使用,通过传动柱推动限位柱向靠近放置块的一侧移动,限位柱带动限位板向靠近放置块的一侧移动,达到可以紧密夹紧发动机的效果,该用于发动机的试漏夹具,解决了现有的试漏夹具大多都是转动转杆使之夹紧发动机,而这种方法比较费时费力,并且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导致发动机夹不紧而发生晃动的问题,增强了检测的精准度。
CN113211141A本发明涉及夹具领域,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快换夹具,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夹紧滑块,夹紧滑块上设置有包括第一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和快换螺杆的快换结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上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快换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匹配的正牙螺纹和反牙螺纹,快换螺杆的两端都设置有快换螺杆驱动结构,夹紧滑块和基板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的上下两端对应夹持固定,夹紧滑块的下部设置有供快换螺杆穿过的通道。适用于多种行业;使用快捷方便,多元化组合;拆卸方便,可快速换装,多种类混合安装;单方向自固定锁紧,安装牢靠,防翘;占用空间小,可将机床行程最大化使用。
CN111595523A一种发动机缸盖气密性检测设备及使用方法,属于发动机装配领域。包括设置在架体上的拍打机构、检测机构和举升定位机构;所述举升定位机构用于通过举升电机带动举升支架移动发动机缸盖;所述拍打机构用于通过转动凸轮轴带动拍打杆往复运动对气门进行拍打;所述检测机构用于通过移动多个封堵板对拍打后的发动机缸盖进行封堵,并向发动机缸盖内充气检测。本发明的举升定位装置先将发动机缸盖抬起使用拍打装置进行气门拍打,然后通过检测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测,可有效提升发动机缸盖的气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铸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01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