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场调控型光吸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19852.7 | 申请日: | 2022-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2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强 |
| 主分类号: | G02F1/09 | 分类号: | G02F1/09;G02B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场 调控 光吸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光吸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场调控型光吸收装置,包括衬底和置于衬底上周期排布的光吸收单元,光吸收单元包括贵金属薄膜和磁性材料部,相邻光吸收单元的贵金属薄膜联通,贵金属薄膜中设有圆孔和矩形孔,矩形孔设置在圆孔的一侧,矩形部不和圆孔联通,磁性材料部设置在圆孔内。当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磁性材料部的折射率发生变化,改变了圆孔附近介电环境,从而改变了圆孔附近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实现了微纳结构的光吸收特性调控,便于针对不同波长的入射光进行吸收,拓宽了装置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吸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场调控型光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光吸收是指光进入吸光材料时,与吸光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光的电磁辐射能量部分地被转化其他形式能量的物理过程。通常地,光被吸收以后被转化为热,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形成了光热转化。
光吸收技术在光电检测、光电转换、红外探测、热电子产生、大气环境监测、海水淡化、电磁能量收集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提升材料的吸收性能,挖掘影响材料光吸收特性的因素,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研究人员应用微纳结构实现了较高的光吸收效率,特别是通过贵金属微纳结构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实现了强吸收。这些贵金属微纳结构也通常被称为超材料。研究人员广泛采用基于金属-介质-金属的微结构阵列,例如圆柱阵列、圆盘阵列、圆孔阵列、十字架阵列等,实现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以实现强吸收。例如,发明专利CN110196464A公开了一种金属-介质周期膜堆与金属微结构阵列相结合的复合微结构,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实现了宽带的光吸收;发明专利CN106711271A公开了一种基于半导体超表面结构的三频带近红外吸收器,从下而上依次由衬底、金属膜层、半导体超表面构成,实现了近红外波导强吸收。
在现有技术中,光的强吸收多是通过独立的贵金属结构或半导体结构实现的,对制备的要求高;当光吸收微纳结构被制备完成后,微纳结构的光吸收特性不能够调节,不便于应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场调控型光吸收装置,包括衬底和置于衬底上周期排布的光吸收单元,光吸收单元包括贵金属薄膜和磁性材料部,相邻光吸收单元的贵金属薄膜联通,贵金属薄膜中设有圆孔和矩形孔,矩形孔设置在圆孔的一侧,矩形部不和圆孔联通,磁性材料部设置在圆孔内。
更进一步地,光吸收单元排布的周期为方形周期。
更进一步地,矩形孔与圆孔之间的距离小于100纳米。
更进一步地,矩形孔与圆孔之间的距离小于40纳米。
更进一步地,贵金属薄膜的材料为金或银。
更进一步地,磁性材料部的材料为铋铁石榴石。
更进一步地,矩形孔长边的中点与圆孔的距离最近。
更进一步地,磁性材料部填充所述圆孔。
更进一步地,贵金属薄膜的厚度小于200纳米。
更进一步地,贵金属薄膜的厚度小于80纳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强,未经李国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98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