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炼铁高炉燃煤的液体助燃剂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18311.2 | 申请日: | 202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7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赵万顺;赵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晟火冶金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10 | 分类号: | C10L1/10;C10L1/12;C10L1/222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45012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炼铁 高炉 燃煤 液体 助燃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炼铁高炉燃煤的液体助燃剂及其使用方法,液体助燃剂包括是由固体组分、渗透剂和稀释剂配制而成,其中:固体组分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15%‑65%硝酸铈,0‑25%硝酸镧,8%‑50%硝酸锰,0‑20%硝酸铁和5%‑30%尿素;述稀释剂为水,稀释剂的添加量是固体组分总重量的1.5‑6倍;渗透剂的用量为固体组分总重量的0.1%‑1%。本发明中的硝酸铈和/或硝酸镧能吸附各种氧种(O2、O2‑及O‑),然后释放并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活性氧产生于碳表面和内部,加快煤粉中碳的燃烧速度,提高了煤粉氧化燃烧率(可提高10%)使炉底温度升高而炉喉温度下降(炉喉温度可下降50℃以上),不仅提高了生铁的产量,且每吨铁可减少15公斤以上的焦炭,经济环保,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铁高炉用燃煤的助燃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炼铁高炉燃煤的液体助燃剂,还涉及一种用于炼铁高炉燃煤的液体助燃剂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炼铁技术是将原料焦炭、含铁矿石和熔剂(如石灰石、白云石等)置于竖向的高炉内连续生产液态生铁的方法。其中,煤粉(或粒煤)喷吹技术是从高炉的炉底向高炉内腔喷入煤粉或粒煤,是目前强化高炉冶炼、降低焦炭用量,降低生铁成本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燃煤和焦炭价格差异逐年增加,导致高炉煤比也逐年增加。但是,高比例喷吹将会导致煤焦置换比大幅下降,究其原因是燃煤燃烧空间小,燃烧时间短,碳过剩而氧不足,导致煤气化率高而氧化燃烧率低,煤的化学热能没有充分的释放出来;另外,炉顶瓦斯灰中的碳含量也会逐渐增多,未燃尽的碳质长期积累将会出现石墨化堆积,进而影响高炉的顺行,难以控制燃煤的喷吹量;再者,燃煤燃烧不充分,不仅会增加燃煤的用量,还会增加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为解决高炉内燃煤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在炼铁时常在燃煤中添加适量的助燃剂以提高燃煤的氧化燃烧率,进而减少碳和焦炭的使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助燃剂,如CN108485751 A公开了一种高炉吹煤粉脱硫脱硝助燃剂,CN1401747A公开了一种高炉燃煤助燃剂,CN10301361A公开了一种高炉喷煤催化助燃剂等。这些助燃剂虽然能够降低煤粉的着火点、提高煤粉的氧化燃烧率,但这些助燃剂中往往添加有钠盐、钾盐、锌盐或氯元素等,容易在高炉内形成碱金属循环,不仅会对高炉耐材产生不可逆的破坏,还能通过改变焦炭的骨架而影响高炉的透气性,这些低熔点组分还容易在高炉上部结瘤。
另外,市面上的助燃剂大多是固体产品,无法很好的与原煤混合均匀,助燃效果差。为此,发明专利201210361230.3公开了一种液体助燃剂,液体助燃剂能够与原煤混合均匀以保证助燃效果,但在使用时该助燃剂中的乙醇特别容易挥发,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炼铁高炉燃煤的液体助燃剂,该液体助燃剂不仅能够提高原煤的氧化燃烧率,还能脱硫脱硝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节碳减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助燃剂的使用方法,不仅可使液体助燃剂与原煤均匀混合,还可通过合理的配比提高原煤的氧化燃烧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炼铁高炉燃煤的液体助燃剂,所述液体助燃剂是由固体组分、渗透剂和稀释剂配制而成,其中:
所述固体组分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15%-65%硝酸铈,0-25%硝酸镧,8%-50%硝酸锰,0-20%硝酸铁和5%-30%尿素;
所述稀释剂为水,稀释剂的添加量是固体组分总重量的1.5-6倍;
所述渗透剂的用量为固体组分总重量的0.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晟火冶金节能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市晟火冶金节能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83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