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液体调控单个氢气纳米气泡产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15873.1 | 申请日: | 202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7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张香平;李紫欣;白璐;王宗旭;董海峰;张锁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25B15/02;C25B15/023;C25B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刘二艳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液体 调控 单个 氢气 纳米 气泡 产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液体调控单个氢气纳米气泡产生的方法,以纳米尺寸的铂电极为工作电极,将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质的离子液体添加到水中,施加循环伏安扫描,发生析氢反应,调控纳米电极表面形成单个氢气纳米气泡。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纳米电极表面可控形成单个氢气纳米气泡,重现性好,可稳定产生单个纳米气泡。该方法可用于研究单个氢气纳米气泡的形貌、成核动力学以及气泡成核行为,也可用于进一步探究电化学反应中电极界面气泡如何影响传质及反应效率的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液界面单纳米气泡电化学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液体调控单个氢气纳米气泡产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气泡广泛存在于各种工业过程中,且对反应过程或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特别是电化学催化反应过程,在不断产生气体的电催化过程中,气体作为反应物或产物在电极表面形成气泡是不可避免的,而被气泡覆盖的电极表面会导致电解催化的有效活性面积减少,从而降低电催化反应效率。因此研究电化学过程中电极表面气泡的产生对反应效率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由于纳米气泡是气泡成核的最小单位,于是将纳米气泡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究电化学过程中电极表面气泡成核微观本质。
目前纳米气泡的研究手段有原子力显微镜、荧光成像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方法,纳米气泡具有尺寸小、成核速度快等特点,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难以捕捉成核的瞬间。使用纳米电极可以控制单个纳米气泡的成核,研究单个纳米气泡具有较高的时间精度,可以轻易捕捉到成核过程微弱电信号,对研究单个纳米气泡的成核机理意义重大。
电催化过程中电解质的优化被广泛研究,其中添加离子液体作电解质是提高反应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离子液体由阳、阴离子组成,具有宽电化学窗口、极低挥发性、高离子传导性和低熔点等特殊性质。与常规电催化体系中使用的传统电解质相比,离子液体作为电解质有腐蚀性低,循环性好、降低反应活化能等优势,因此离子液体在电催化中作为电解质被广泛应用。
本发明专利开发了一种离子液体作为添加剂调控单个氢气纳米气泡产生的方法,该方法以纳米电极为工作电极,在添加离子液体的水溶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在纳米电极表面可控产生单个氢气纳米气泡。该方法可在固体表面稳定产生单个纳米气泡,重复性和稳定性好,而且操作简单。稳定产生本发明专利为界面纳米气泡本质特征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简便的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实现电化学反应中电极界面气泡行为的调控,指导电催化剂界面的设计从而提高反应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离子液体调控单个氢气纳米气泡产生的方法,电解质为添加离子液体后的水溶液,在纳米尺寸的铂电极上进行电解水析氢反应,实时监测电流变化,调控铂纳米电极表面产生单个氢气纳米气泡,同时记录电流突变。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本发明在离子液体中调控单个氢气纳米气泡产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不同类型离子液体作为添加剂,配置成不同浓度的离子液体水溶液,向溶液中通入惰性气体除去体系中的氧气;
2)在电解液、对电极和参比电极的存在下,纳米尺寸的铂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在除氧后的离子液体水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改变扫速,监测电流变化,记录单个氢气纳米气泡成核时的电流突变信号;
3)单次循环伏安扫描结束后,施加开路电势(OCP)控制后再进行下一次循环伏安扫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58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