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污泥厌氧发酵液的碳源纯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13437.0 | 申请日: | 2022-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9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朱洪涛;屈越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换君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污泥 发酵 碳源 纯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污泥厌氧发酵液的碳源纯化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基于污泥厌氧发酵液的碳源纯化方法的步骤包括:(1)以活性炭、碳纳米管和水为原料配制流动电极材料;(2)利用步骤(1)配制的流动电极材料,通过FCDI装置去除污泥厌氧发酵液中的氮和磷,得到基于污泥厌氧发酵液的碳源;其中,流动电极材料中活性炭的含量为0.5g/L,碳纳米管的含量为0.1g/L。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以使不同pH下氨氮和磷酸盐在出水中浓度均有明显下降,基本实现了碳源的分离提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污泥厌氧发酵液的碳源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均用水量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各地污水处理厂的负荷不断攀升,进而使污水处理最终产物-污泥,也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污泥处置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所占的投资份额高达50%以上,无疑给污水厂的长期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目前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均面临着碳源不足的问题,导致脱氮除磷效率比较低下,很难使出水水质达标,严重制约了污水处理厂的效率。
剩余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氮、磷)等,是一种可以回收的资源。污泥厌氧发酵液有诸多利用价值:(1)作为污水处理厂外加碳源投加到生物反应单元的前端,提高脱氮除磷中所需的碳源;(2)用来合成可降解合成塑料的原料物质;(3)在产甲烷过程中作为底物来利用。而在污泥发酵过程中,随着蛋白质的水解,以及污泥细胞的破碎,在污泥发酵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氮磷元素,不利于发酵液碳源进行后续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污泥厌氧发酵液的碳源纯化方法。通过以活性炭为吸附材料,以碳纳米管为导电添加剂,配制出流动电极材料,将其加入到FCDI装置中,运行FCDI装置,除去污泥厌氧发酵液中的氮、磷等,得到基于污泥厌氧发酵液的优质碳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污泥厌氧发酵液的碳源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活性炭、碳纳米管和水为原料配制流动电极材料;
(2)利用步骤(1)配制的流动电极材料,通过FCDI装置去除污泥厌氧发酵液中的氮和磷,得到基于污泥厌氧发酵液的碳源;
步骤(1)中所述流动电极材料中活性炭的含量为0.5g/L,碳纳米管的含量为0.1g/L。
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FCDI),是利用可流动的碳电极通过外加电压吸附电子,具有连续和节能运行的潜力。FCDI是作为一种创新的盐水脱盐的方法开发的,本发明则将其应用于分离纯化污泥厌氧发酵液中的碳源。其中流动电极材料,作为FCDI技术的关键因素,是决定分离效果的根本。活性炭对于氨氮和磷的吸附是有效果的,但是尚未达到最优吸附效果,对于挥发性脂肪酸的分离效果也比较有限,因此本发明对电极材料进行了改进,从而提升其分离纯化污泥厌氧发酵液中碳源的性能。
本发明所配制的流动电极材料中,以活性炭为吸附材料,利用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吸附污泥厌氧发酵液中的氮、磷等;以碳纳米管为导电添加剂,增强所配制的流动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进一步地,通过调整两种物质的用量比,达到了更好的分离纯化效果。
优选地,所述流动电极材料与所述污泥厌氧发酵液的体积比为1:1。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活性炭的粒径为8~12μm;所述碳纳米管的管径为20~40nm。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FCDI装置的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有机玻璃端板、阴极石墨板、阳离子交换膜、中空有机玻璃板、阴离子交换膜、阳极石墨板、第二有机玻璃端板;所述阴极石墨板上刻有凹槽形成第一流动电极室;所述阳极石墨板上刻有凹槽形成第二流动电极室。
优选地,所述FCDI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中空有机玻璃板两侧的中空硅胶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3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