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宕机服务器的探测方法、数据库的高可用恢复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13112.2 | 申请日: | 2022-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3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梁克会;朱立宏;董龙;洪华;施跃跃;侯力;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07 | 分类号: | G06F11/07;G06F1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11410 | 代理人: | 操寒 |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服务器 探测 方法 数据库 可用 恢复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宕机服务器的探测方法、数据库的高可用恢复方法及装置,该探测方法包括:获取服务器集群的多个服务器的服务器状态信息,服务器状态信息由部署在服务器上的探测客户端采集并上传到探测服务端;当服务器集群中的目标服务器对应的服务器状态信息满足预设异常条件时,判断目标服务器疑似宕机;由探测服务端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探测服务端节点对疑似宕机的目标服务器上指定端口进行端口状态探测,根据端口状态探测的结果判定目标服务器是否宕机。利用上述方法,能够快速发现服务器集群中的宕机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宕机服务器的探测方法、数据库的高可用恢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随着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已逐步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被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政府等行业。数据库应用的高可用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有技术中,关系型数据库高可用模式有较多种类,常见的有一主多从、主从、MGR集群、冷备和共享存储等。上述高可用架构都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但是无论是任何高可用架构,在服务器宕机的期间未恢复期间都会所有降低。
主从架构是其中最广泛的一种数据库高可用架构。这种架构有主库和备库共两个数据库实例组成。正常情况下,由主数据库(称为主库)对外服务。主库上如果有对数据的更改,则会在把更改写入数据库存储前,先写入到事务日志中。主数据库服务器产生的日志,不断通过网络连接,发送给从数据库服务器(称为备库)。从数据库服务器接收到日志后,将其进行回放,以使其数据跟主数据库服务器同步。在主数据库服务器发生宕机等无法对外服务时,需要切换到从数据库,由从数据库继续提供服务,从而实现高可用性。这种数据库架构因配置简单灵活、资源使用率较高、主备切换成功率高,被广泛接受并且用于生产环境。
主从架构的数据库在主库服务器故障后,使用原来的从库对外服务,在主库服务器恢复之前,数据库一直是单点对外服务,这个过程可能持续若干小时或者更长时间,这期间高可用完全失效,存在较大的隐患。
在规模较大的数据中心,每天都会出现服务器宕机或者硬件故障。在服务器故障后,能够快速识别出宕机服务器,并且快速恢复数据库原来的主从架构,降低数据库单点运行的时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宕机服务器的探测方法、数据库的高可用恢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利用这种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宕机服务器的探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探测服务端,所述探测服务端包括集群式的多个探测服务端节点,所述探测服务端连接至多个探测客户端,所述多个探测客户端分别部署在服务器集群中的多个服务器上,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服务器集群的多个服务器的服务器状态信息,所述服务器状态信息由部署在所述服务器上的所述探测客户端采集并上传到所述探测服务端;当所述服务器集群中的目标服务器对应的所述服务器状态信息满足预设异常条件时,判断所述目标服务器疑似宕机;由所述探测服务端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探测服务端节点对疑似宕机的所述目标服务器上指定端口进行端口状态探测,根据所述端口状态探测的结果判定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宕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目标服务器疑似宕机,还包括:当检测到所述目标服务器对应的所述服务器状态信息满足所述预设异常条件时,向所述探测服务端中的多个所述探测服务端节点发起异常判决请求,所述异常判决请求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所述服务器状态是否异常;当所述探测服务端中超过预设比例的所述探测服务端节点均判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服务器状态异常时,判断所述目标服务器疑似宕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端口状态探测,还包括:通过ICMP协议检测所述目标服务器上指定端口的端口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31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