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隧道基床病害整治方法及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11236.7 | 申请日: | 2022-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8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荻;李贺;成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眷诚铁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00 | 分类号: | E01B2/00;E01B1/00;C04B28/06;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霍红艳;刘铁生 |
地址: | 102488 北京市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隧道 病害 整治 方法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隧道基床病害整治方法及结构,所述方法包括有机类灌浆料的一次加固和无机类灌浆料的二次协同加固。本发明基于有机灌浆料和无机灌浆料各自的性能特点,通过二者的协同组合效应,其不但规避了有机灌浆料易抬高道床及其造价昂贵等问题,而且改善了无机灌浆料弹性变形能力及憎水性差的缺点。本技术的实施可使加固后的基床兼有微弹性、高强度及优异耐久性等性能优点,加固后的基床承载运营能力大幅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隧道基床维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隧道基床病害整治方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道床是铁路隧道重要的组成部位,铁路隧道道床主要类型有普通有砟道床和混凝土整体道床。隧道基床,其位于道床以下,是受列车动力荷载反复作用和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侵扰较大的部位,主要包含底板混凝土结构、填充混凝土结构和仰拱混凝土结构。近年来,随着我国列车动荷载能力的提升和既有线路服役年限的增长,隧道基床所承受的列车动荷载日趋增大、所遭受的水文气候侵蚀程度日益严重,因此在这种内外破坏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隧道基床的各种病害时有发生,其中尤以基床断裂、破损、下沉、翻浆冒泥等病害较为常见和突出。隧道基床的翻浆冒泥和下沉是基床变形不同阶段的表征。翻浆冒泥会导致道砟下陷或轨道板断裂,进而引起道床的软化和轨道的不平顺,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营;而基床下沉则会引起列车晃车甚至会造成列车事故的发生,严重地危及列车行车安全。基于此,为保障我国铁路线的高效运行和旅客的人身安全,有必要对隧道基床病害进行及时有效地整治处理。
造成隧道基床的下沉、翻浆冒泥等病害的原因主要是:
一、隧道基床长期遭受积水的浸泡、基层岩体出现软化、基床底板出现部分悬空、破裂及与围岩间不密实等。
二、组成基床的铺底层混凝土或仰拱混凝土结构的厚度和强度不足。
三、施工过程中遗留的弃渣没有清理干净。
四、列车提速、增运、增量达到或超出极限值。
因此,为有效地整治这类病害,除了解决隧道排水以外,还须对隧道基床下的空隙或裂隙进行有效地填充和加固。现有常用的填充加固整治措施是注浆技术。该技术采用注浆设备将灌浆料通过压力注入基床底层孔隙或裂隙中,借助灌浆料的大流动性和膨胀性实现孔隙或裂隙的充盈,提高基床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隧道基床病害整治方法及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有机和无机灌浆料的协同作用,可使加固后的基床兼有微弹性、高强度及优异耐久性等性能优点,加固后的基床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大幅提升。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铁路隧道基床病害整治方法,包括有机类灌浆料的一次加固和无机类灌浆料的二次协同加固。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基床病害整治方法中,其中所述有机类和无机类灌浆料的加固包括:布孔-钻注浆孔-安装注浆管-制浆-注浆-清理。
优选的,前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基床病害整治方法中,其中所述有机类灌浆料和无机类灌浆料的布孔为错开布置。
优选的,前述的一种铁路隧道基床病害整治方法中,应用于有砟道床时,其中在布孔及钻注浆孔的步骤之间还包括掏砟埋管,所用的套管可选择为PVC管等管材,所述套管在下入后用道砟袋压盖顶部,同时对套管周围和轨枕下的道砟进行捣实处理。
优选的,前述的用于铁路隧道基床病害整治方法中,其中在所述钻注浆孔的步骤中,有机类灌浆孔采用冲击钻,无机类灌浆孔采用水钻或风钻,有砟碎石道床掏砟埋管后在套管内钻孔,无砟道床则直接在道床表面开始钻孔,其成孔深度不小于设计深度,钻孔根据设计可采用垂直钻孔也可以钻斜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眷诚铁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眷诚铁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12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