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材制造成型系统及3D打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111116.7 | 申请日: | 2022-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3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百成;刘壮壮;张梓浩;温耀杰;张茂航;蔡嘉伟;李祺祺;郭朝阳;曲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2F12/70 | 分类号: | B22F12/70;B22F12/37;B22F10/28;B22F10/322;B22F10/85;B33Y30/00;B33Y40/00;B33Y5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岳野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成型 系统 打印 方法 | ||
1.一种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增材制造成型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S1、建模:将待打印零件切片分析,得到零件保持不动时每层打印的激光扫描方向;将每层打印的激光扫描方向转化为可旋转成型缸的旋转角度,使得可旋转成型缸经过旋转后各层的激光扫描沿同一方向;
S2、打印:根据当前层打印时可旋转成型缸的旋转角度,控制可旋转成型缸旋转到目标位置;开始激光扫描,同时出风口和进风口打开并形成稳定风场,激光扫描方向和风场吹风方向保持垂直,完成本层打印;
S3、重复步骤S2,直至完成零件打印;
所述成型系统包括可旋转成型缸、保护气循环系统、激光模块、工作台和控制模块;
所述可旋转成型缸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中,用于带动所述可旋转成形缸内部的粉末床一起旋转;所述可旋转成型缸的顶部与所述工作台台面平齐,所述可旋转成型缸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工作台;
所述保护气循环系统,用于在打印腔室内形成稳定的风场,所述风场覆盖所述可旋转成型缸;
所述激光模块用于从所述可旋转成形缸上方向下射出激光;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可旋转成型缸的旋转位置、激光的扫描及所述风场的开闭;激光扫描方向始终垂直于所述风场的吹风方向;
所述可旋转成型缸包括成型台、旋转筒及旋转驱动单元;
所述旋转筒为圆筒状,所述旋转筒的外侧面与所述工作台贴合,且所述旋转筒能相对于工作台旋转;
所述成型台设置在所述旋转筒内部空间内,所述成型台的侧面与所述旋转筒内侧面滑动接触,所述成型台能在所述旋转筒内部空间上下移动;所述成型台的上表面与所述旋转筒形成的空间用于盛放增材粉末;
所述旋转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成型台和所述旋转筒绕轴同步旋转;
所述工作台与所述旋转筒连接处设置有延伸到所述工作台内部的内凹圆环槽,所述旋转筒设置有相对应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卡合在所述内凹圆环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为计算机或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循环系统包括出风口、进风口及管路,打开所述出风口与进风口在打印腔室内形成稳定的风场;所述增材制造成型系统整体设置在打印腔室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处均设置有阀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均避开打印机刮刀的运动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路径进行扫描,每次激光扫描方向均垂直于风场方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台与所述旋转筒接合处、及所述旋转筒与所述工作台结合处均进行密封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111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