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抹灰机构、抹灰机及抹灰机构的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09052.7 | 申请日: | 2022-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9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童大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大中 |
| 主分类号: | E04F21/08 | 分类号: | E04F21/08;E04F21/16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秋雅 |
| 地址: | 61811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抹灰 机构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抹灰机构、抹灰机及抹灰机构的使用方法,抹灰机构包括抹头架,抹头架铰接有抹灰板,抹灰板的侧面设有挡灰板,抹灰板包括依次柔性连接的上抹板、中抹板和下抹板,上抹板、中抹板和下抹板的背面均设有振动器,上抹板顶部的背面设有连接杆一,连接杆一连接有电机一,电机一用于带动上抹板转动,下抹板底部的背面设有连接杆二,连接杆二连接有电机二,电机二用于带动中抹板和下抹板转动;本发明的一种抹灰机构,模仿人工抹灰的运行动作结合机械原理将抹灰板进行了结构设计,在单向运行中进行上灰、压实、整平的作业基础上,能够同步完成光面作业,避免了墙顶的抹灰出现空鼓和裂纹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抹灰机构、抹灰机及抹灰机构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屋内墙面抹灰工序普遍由泥瓦工手工完成,这种人工抹灰方式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受到泥瓦工的技术水平限制,墙面质量难以把控,故将抹灰作业改为机械化施工已经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现有的抹灰机是取代工人完成机械化抹灰的设备,通常施工一个墙面需要对架体结构进行多次安装,增大了抹灰厚度的控制难度,抹灰机难以一次性完成墙底至墙顶的抹灰作业,从而需要通过人工单独对墙底或墙顶进行收口工作,同时,现有抹灰机的抹灰板在单向的一次运行中只能进行上灰、压实、整平的抹灰作业,而抹灰的光面工作往往是需要抹灰板再次返回单独施作或通过人工进行光面作业,抹灰作业效率低,且抹灰板再次返回单独进行光面作业时,存在抹灰掉落的质量风险。
另外,为了保证抹灰均匀,通常在抹灰板中部进行填充水泥砂浆,抹灰板若对墙顶进行收口时,抹灰板顶部由于房顶的遮挡不具有填料空间,仅靠抹灰板中部的水泥砂浆进行填冲,抹灰板顶部的作业空间难以保证填充足量的水泥砂浆进行收口工作,从而导致墙顶的抹灰易于出现空鼓或裂缝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抹灰机,抹灰板在单向的一次运行中,不能同步进行光面作业,且墙顶的抹灰易于出现空鼓或裂缝的现象,存在抹灰作业效率低、抹灰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提供一种抹灰机构、抹灰机及抹灰机构的使用方法,在单向运行中进行上灰、压实、整平的作业基础上,能够同步完成光面作业,且能够在墙顶收口时填充有足量的水泥砂浆,避免墙顶的抹灰出现空鼓和裂纹现象,有效提高了抹灰的工作效率和抹灰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抹灰机构,包括抹头架,所述抹头架铰接有抹灰板,所述抹灰板的侧面设有挡灰板,所述抹灰板包括依次柔性连接的上抹板、中抹板和下抹板,所述上抹板、所述中抹板和所述下抹板的背面均设有振动器,所述上抹板顶部的背面设有连接杆一,所述连接杆一连接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用于带动所述上抹板转动,所述下抹板底部的背面设有连接杆二,所述连接杆二连接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用于带动所述中抹板和所述下抹板转动。
所述抹灰板铰接所述抹头架的一面为背面,则所述抹灰板的正面为进行抹灰作业的抹灰面,所述挡灰板位于所述抹灰板的侧面,所述挡灰板用于阻挡水泥砂浆从抹灰板的侧边溢出,同时所述挡灰板与所述抹灰板能形成水泥砂浆振动的作业空间。
所述电机一可以固定于所述抹头架或所述中抹板,所述连接杆一连接所述上抹板和所述电机一,则所述电机一能够牵拉所述连接杆一,进而带动所述上抹板相对于竖直面进行转动,且以所述上抹板和所述中抹板的柔性连接处为转动轴,所述电机一实现了所述上抹板竖直或倾斜状态的改变;
所述电机二可以固定于所述抹头架,所述连接杆二连接所述下抹板和所述电机二,则所述电机二能够牵拉所述连接杆二,进而带动所述下抹板进行转动;或者所述电机二可以固定于所述下抹板,将连接杆二连接所述电机二和所述抹头架,也能够实现所述电机二带动所述下抹板转动;
所述下抹板以所述下抹板和所述中抹板的柔性连接处为转动轴,当所述下抹板转动到一定角度时,所述下抹板会带着柔性连接的所述中抹板开始一起转动,从而实现所述中抹板和所述下抹板竖直或倾斜状态的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大中,未经童大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90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高活性纤维素酶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组合光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