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生物特征交互的音乐解锁方法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106076.7 | 申请日: | 2022-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7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叶龙;程皓楠;张儒裕;黄霄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传媒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6/635 | 分类号: | G06F16/635;G06V40/16;G06V10/80;A61B5/024;A61B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袁文婷;张娓娓 | 
| 地址: | 1000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生物 特征 交互 音乐 解锁 方法 电子设备 | ||
1.一种基于生物特征交互的音乐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用户的音乐需求获取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和心率信号;
通过人脸分析算法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基于人脸表情的情绪特征构造以形成多级表情情绪特征,并通过心率逻辑运行函数将所述心率信号转换为心率数据;其中,通过人脸分析算法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基于人脸表情的情绪特征构造以形成多级表情情绪特征的过程,包括:
通过基于72点人脸采集点的人脸分析算法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表情识别以获取表情帧集合;
对所述表情帧集合进行表情过滤以删除连续重复表情,获取具有时序变化的多级表情序列;
对所述多级表情序列进行信息提取以获取多级表情情绪特征;
通过心率逻辑运行函数将所述心率信号转换为心率数据的过程,包括:
定义心率信息采集模块的IIC地址和心率信息通道,并编写心率逻辑运行函数存储至所述心率信息采集模块中;
通过所述心率逻辑运行函数将在预设时刻采集的心率信号转换为心率数据;转换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转换后的t时刻的心率数据;表示t时刻的心率信号;
对所述多级表情情绪特征进行映射处理以形成表情情绪特征编码,对所述心率数据进行有效计算以获取心率情绪特征编码;其中,对所述多级表情情绪特征进行映射处理以形成表情情绪特征编码的过程,包括:
将所述多级表情情绪特征中所包含的关于每一个表情帧的信息与预设的表情-编码表相对应,以获取与所述每一个表情帧相对应的数字,并按照所述多级表情序列的时序对所述数字进行顺序排列以生成表情情绪特征编码;
对所述心率数据进行有效计算以获取心率情绪特征编码的过程,包括:
获取所述心率数据在预设时间内的平均值,并将所述平均值作为有效心率;
将所述有效心率与预设的心率阈值相比较以获取心率情绪特征编码;其中,若所述有效心率大于所述心率阈值,则将所述心率情绪特征编码记为1,若所述有效心率低于所述心率阈值,则将所述心率情绪特征编码记为0;
对所述表情情绪特征编码与所述心率情绪特征编码进行融合计算以获取多级情绪序列编码;其中,
对所述表情情绪特征编码与所述心率情绪特征编码进行融合计算以获取多级情绪序列编码的公式为:
其中,代表多级情绪序列编码;代表表情情绪特征编码;代表心率情绪特征编码;
将所述多级情绪序列编码与预设的情绪-音乐映射表相对比以获取与所述多级情绪序列编码相对应的目标音乐,并解锁或播放所述目标音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物特征交互的音乐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用户的音乐需求获取所述用户的人脸图像和心率信号的过程,包括:
通过处理器将获取的音乐需求转换为图像采集请求和心率采集请求;
将所述图像采集请求传输至人脸图像信息采集模块使所述人脸图像信息采集模块通过预设的摄像头采集用户的人脸图像,将所述心率采集请求传输至心率信息采集模块,使所述心率信息采集模块通过心率传感器获取用户的心率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生物特征交互的音乐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级情绪序列编码与预设的情绪-音乐映射表相对比以获取与所述多级情绪序列编码相对应的目标音乐,并解锁或播放所述目标音乐的过程,包括:
将所述多级情绪序列编码与预设的情绪-音乐映射表相对比查看在所述情绪-音乐映射表中是否包含与所述多级情绪序列编码相对应的类型的音乐;其中,
若所述情绪-音乐映射表中包含与所述多级情绪序列编码相对应的类型的音乐,则将与所述多级情绪序列编码相对应的类型的音乐作为目标音乐,并判断所述目标音乐是否被解锁,若已解锁,则播放所述目标音乐,若未解锁,则对所述目标音乐加入解锁目录,且播放所述目标音乐;
若所述情绪-音乐映射表中未包含与所述多级情绪序列编码相对应的类型的音乐,则发出表情未识别提示,并打开预设的随机路径,将所述随机路径中的音乐作为目标音乐进行播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传媒大学,未经中国传媒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607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