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页岩油游吸比的评价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5953.9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0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党伟;封宇博;李菲;王凤琴;刘之的;孙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F113/08;G06F119/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赵宝琴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页岩 油游吸 评价 方法 装置 终端 存储 介质 | ||
1.一种页岩油游吸比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对页岩样品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得到的等温吸附关系;所述等温吸附关系为同一温度条件下所述页岩样品的吸附油量随相对压力的变化关系;
基于所述等温吸附关系确定所述页岩样品在各个相对压力下的吸附油膜厚度;
针对每个吸附油膜厚度,基于该吸附油膜厚度和该吸附油膜厚度对应的相对压力计算该吸附油膜厚度对应的孔隙直径;
针对每个孔隙直径,基于该孔隙直径和该孔隙直径对应的吸附油膜厚度计算该孔隙直径对应的吸附油体积占比;
基于各个孔隙直径对应的吸附油体积占比计算所述页岩样品的吸附油体积占比,所述页岩样品的吸附油体积占比用于评价所述页岩样品的页岩油游吸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游吸比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等温吸附关系确定所述页岩样品在各个相对压力下的吸附油膜厚度,包括:
基于所述等温吸附关系确定所述页岩样品在各个相对压力下的吸附油量;
基于所述页岩样品在各个相对压力下的吸附油量和吸附热力学模型计算所述页岩样品在各个相对压力下的单层最大吸附油量;
基于所述页岩样品在各个相对压力下的单层最大吸附油量计算所述页岩样品在各个相对压力下的吸附油膜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页岩油游吸比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个吸附油膜厚度,基于该吸附油膜厚度和该吸附油膜厚度对应的相对压力计算该吸附油膜厚度对应的孔隙直径,包括:
基于第一吸附油膜厚度对应的相对压力计算所述第一吸附油膜厚度对应的孔隙的开尔文半径;所述第一吸附油膜厚度为任一吸附油膜厚度;
基于所述第一吸附油膜厚度和所述第一吸附油膜厚度对应的孔隙的开尔文半径计算所述第一吸附油膜厚度对应的孔隙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游吸比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个孔隙直径,基于该孔隙直径和该孔隙直径对应的吸附油膜厚度计算该孔隙直径对应的吸附油体积占比,包括:
基于第一孔隙直径、所述第一孔隙直径对应的吸附油膜厚度和吸附油体积占比计算公式计算第一孔隙直径对应的吸附油体积占比;所述第一孔隙直径为任一孔隙直径;
所述吸附油体积占比计算公式为:
其中,ka表示吸附油体积占比,t表示吸附油膜厚度,d1表示孔隙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页岩油游吸比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页岩样品在各个相对压力下的单层最大吸附油量计算所述页岩样品在各个相对压力下的吸附油膜厚度,包括:
基于所述页岩样品在各个相对压力下的单层最大吸附油量和油膜厚度计算公式计算所述页岩样品在各个相对压力下的吸附油膜厚度;所述油膜厚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吸附油膜厚度,表示吸附油量,d2表示吸附油的分子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页岩油游吸比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个孔隙直径对应的吸附油体积占比计算所述页岩样品的吸附油体积占比,包括:
将各个孔隙直径按照大小分组,并基于各个孔隙直径对应的吸附油体积占比计算各组孔隙直径的平均吸附油体积占比;
获取对所述页岩样品进行二氧化碳吸附实验、氮气吸附实验和高压压汞实验得到的各组孔隙直径的孔隙体积;
基于各组孔隙直径的孔隙体积和平均吸附油体积占比进行加乘计算,得到所述页岩样品的吸附油体积占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595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浮列车运行仿真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面部动作组合检测的情绪识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