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工程用基于大数据及生理数据的风险控制平台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05049.8 | 申请日: | 2022-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9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涂锦波;刘家嘉;刘晓敏;周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伟之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L12/66;H04Q1/02;H05K7/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汇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4 | 代理人: | 朱明福 |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工程 基于 数据 生理 风险 控制 平台 | ||
1.一种通信工程用基于大数据及生理数据的风险控制平台,包括生理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上传模块、风控渠道网关模块及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对比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控渠道网关模块用于将数据上传模块上传的数据发送至互联网,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对比模块进行对比分析,所述风控渠道网关模块连接有风险评估模块,所述风险评估模块用于根据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对比模块的对比分析结果作出风险评估,所述风控渠道网关模块由网关设备与网关系统组成;
所述网关设备包括设备外壳(1)与其内部的通信电路板(2)组成,且通信电路板(2)上连接有多个接线端子(3),所述通信电路板(2)上架设有金属散热片(5),所述金属散热片(5)上贯穿设有吸液管(16),所述设备外壳(1)的侧壁开设有储液槽(17),所述储液槽(17)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设备外壳(1)的侧壁还开设有循环槽(13),所述循环槽(13)内转动连接有循流叶轮(14),所述吸液管(16)连通循环槽(13)与储液槽(17),所述循环槽(13)与储液槽(17)之间还连通有回液管(15),所述设备外壳(1)的侧壁开设有滑动槽(6),所述滑动槽(6)内安装有驱动循流叶轮(14)转动的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工程用基于大数据及生理数据的风险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刨滑动连接在滑动槽(6)内的软磁滑板(10),所述滑动槽(6)内壁上嵌设有充磁线圈(7),所述滑动槽(6)内顶部固定连接有铁制固定板(8),且所述铁制固定板(8)通过弹簧(9)与软磁滑板(10)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槽(6)内设有向充磁线圈(7)通电的通电机构,所述软磁滑板(10)通过传动机构与循流叶轮(14)转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工程用基于大数据及生理数据的风险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槽(6)内底部的导电柱(12),且所述导电柱(12)与充磁线圈(7)电性连接,所述软磁滑板(10)下端设有与导电柱(12)相配合的导电端子(11),所述设备外壳(1)下端嵌设有温差发电片(4),所述温差发电片(4)与导电端子(11)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工程用基于大数据及生理数据的风险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连接在一起的转动杆,其中一个转动杆与软磁滑板(10)转动连接,另一个转动杆与循流叶轮(14)的转轴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工程用基于大数据及生理数据的风险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险评估模块连接有控制方案制定模块,所述控制方案制定模块用于对评估结果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工程用基于大数据及生理数据的风险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理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控制对象的生理特征数据,所述数据上传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生理特征数据发送至风控渠道网关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伟之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伟之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504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智慧线
- 下一篇:一种长效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