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补碳柱的潜流人工湿地河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3700.8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9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力;张佳男;张盼月;蔡雅静;常建宁;陈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补碳柱 潜流 人工 湿地 河水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基于补碳柱的潜流人工湿地河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S1、制备碳源:除去植物表面的污染物,等量称取芦苇秸秆、狭叶香蒲、荷杆、荷叶,烘干至恒重后取出,在25℃条件下采用质量分数为2%的NaOH溶液中浸泡24h,制得固体碳源材料;
S2、装填补碳柱:将固体碳源材料装填入补碳柱;
S3、建立处理区溶质运移模型:①建立溶质运移模型;②溶质运移模拟;
S4、布置补碳柱:基于溶质运移模型,在处理区内从上游至下游布置定位点,使整个处理区内碳源运移浓度大致均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补碳柱的潜流人工湿地河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补碳柱包括柱体外壳(1)、多孔栅板(2)、轴承(3)、内网(4)和顶盖(5),所述柱体外壳(1)内安装有多孔栅板(2),所述多孔栅板(2)与柱体外壳(1)通过轴承(3)连接,在所述多孔栅板(2)内套装有内网(4),固体碳源材料放置于内网(4)中,所述多孔栅板(2)的顶端安装有顶盖(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补碳柱的潜流人工湿地河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建立溶质运移模型包括处理区边界概化、含水性质概化、参数性质概化和流态概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补碳柱的潜流人工湿地河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溶质运移模拟包括模拟碳源在潜流人工湿地中的对流、弥散和化学反应等过程,处理各种复杂源汇项和边界条件,模拟运移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370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