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组合、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103626.X | 申请日: | 2022-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2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诸渊臻;胡炜;王清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23/54 | 分类号: | H04N23/54;H04N23/57;H04N23/58;H04N23/68;H02K41/035 |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叶栋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机构 组合 摄像头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运动,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区域及设置于安装区域一侧的对接区域,驱动机构对应安装区域的部分包括安装并电性连接图像传感器组件的安装单元,驱动机构包括弹性体、设置于弹性体上的绝缘层及设置于绝缘层上的导电线路层,弹性体、绝缘层及导电线路层均位于安装区域与对接区域,绝缘层及导电线路层于安装区域至对接区域的方向上延伸超出弹性体,导电线路层的超出弹性体的部分包括若干连接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组合、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拍照性能变得越来越强大。现有的电子设备在拍照时,除了可以自动对焦,还可以自动防抖。
目前,电子设备在拍照时,自动对焦和自动防抖均是通过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驱动装置来实现的。具体来说,驱动装置包括对焦驱动马达和防抖驱动装置,通过对焦驱动马达驱动镜头沿镜头光轴方向移动以实现自动对焦功能,通过防抖驱动装置驱动图像传感器在垂直于镜头光轴的平面内移动以实现自动防抖功能。
现有技术中,图像传感器驱动机构通过一个柔性线路板与主线路板连接,此柔性线路板的一端设置连接片,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柔性线路板一端的连接片与图像传感器驱动机构的信号连接片连接在一起,柔性线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与主线路板连接的连接片或者连接器,主线路板通过焊接(主线路板的连接片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片焊接在一起)或者插接(主线路板插接于柔性线路板的另一端所设置的连接器)的方式与柔性线路板的另一端连接,这样图像传感器驱动机构的信号就可以通过所述柔性线路板与主线路板连通了。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8780207A中,感光组件驱动机构的弹性体上表面设置的基材上通过金属沉积工艺制作电迹线及与电迹线对应的电连接元件(即连接片),电连接元件再通过柔性线路板与主线路板连接。由此,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感光组件驱动机构的连接片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片连接,一方面,焊接工艺不稳定会导致连接不良,长时间使用会使得连接可靠性下降,降低了信号的传输性能。另一方面,感光组件驱动机构的信号需要通过柔性线路板的两次焊接(即,柔性线路板的一端的连接片与感光组件驱动机构的连接片焊接,柔性线路板的另一端的连接片与主线路板的连接片焊接)才与主线路板连通,线路电阻上升,信号损失率大。另外,感光组件驱动机构还因为需要与柔性线路板焊接,焊接结构增加了安装空间,导致整个部件的厚度增加,不利于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的轻薄化、一体化设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组合、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组合、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图像传感器组件运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区域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区域一侧的对接区域,所述安装区域包括用于安装并电性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组件的安装单元,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弹性体、设置于所述弹性体上的绝缘层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的导电线路层,所述弹性体、所述绝缘层及所述导电线路层均位于所述安装区域与所述对接区域,所述绝缘层及所述导电线路层于所述安装区域至所述对接区域的方向上延伸超出所述弹性体,所述导电线路层的超出所述弹性体的部分包括若干连接片。
进一步,所述安装区域还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单元外围的柔性电路部以及位于所述柔性电路部外围的外部固定单元,所述安装单元可相对所述外部固定单元发生移动进而带动所述柔性电路部发生弹性变形,所述对接区域设置于所述外部固定单元。
进一步,所述绝缘层包括主体部与柔性加长部,所述柔性加长部与所述主体部同层设置,所述主体部对应所述安装区域设置,所述柔性加长部对应所述对接区域设置。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柔性加长部的材料相同且一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36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