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组件的隔离膜、制备电极组件的隔离膜的方法和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02623.4 | 申请日: | 2022-0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0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 发明(设计)人: | 肖俊;孙彩影;段松;万光明;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40 | 分类号: | H01M50/40;H01M50/4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韩狄;毛威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组件 隔离 制备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种电极组件的隔离膜、制备电极组件的隔离膜的方法和设备。所述隔离膜的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流通区和第一阻隔区,所述第一阻隔区为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沿第一方向的两侧边缘区域喷涂或者刮涂绝缘材料形成的,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隔离膜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流通区为所述第一表面上除所述第一阻隔区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流通区用于通过电解质中的离子,所述第一阻隔区用于阻隔所述电解质中的离子。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组件的隔离膜、制备电极组件的隔离膜的方法和设备,能够提高隔离膜的性能,进而提高电池单体中电极组件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极组件的隔离膜、制备电极组件的隔离膜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单体是各类用电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人们对电池单体的各项性能,尤其是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电池单体包括内部电极组件和电解液,其中,电极组件包括阳极极片、阴极极片和隔离膜。隔离膜是一种多孔且电子绝缘材料,隔离膜的主要功能是电子绝缘,同时对电解液中离子导通,防止阴极极片和阳极极片搭接短路。通常将阳极极片设置为包覆阴极极片,超出部分是为了防止阳极极片析锂,以及避免通过模切的方式形成极耳时产生的毛刺刺穿隔离膜。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很可能出现阳极极片不能包住阴极极片的情况,或者阳极极片包裹阴极极片时尺寸不良的问题。而目前为了防止制造过程中出现这种现象,通常需要采用X射线在线检测,这种检测存在费时、效率低、增加制造成本等问题,且检测精度较低。因此急需一种方案去解决当前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的隔离膜、制备电极组件的隔离膜的方法和设备,能够提高隔离膜的性能,进而提高电池单体中电极组件的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的隔离膜,所述隔离膜的第一表面包括第一流通区和第一阻隔区,所述第一阻隔区为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沿第一方向的两侧边缘区域喷涂或者刮涂绝缘材料形成的,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隔离膜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流通区为所述第一表面上除所述第一阻隔区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流通区用于通过电解质中的离子,所述第一阻隔区用于阻隔所述电解质中的离子。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隔离膜,由于边缘区域设置有第一阻隔区,能够阻隔电解质中的离子,因此,在使用该隔离膜卷绕形成电极组件时,阳极极片和阴极极片的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再受限,可以通过该第一阻隔区来避免阳极极片的析锂问题,无论阳极极片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或者小于或者等于阴极极片的沿第一方向的长度,都能通过该第一阻隔区来避免阳极极片的析锂问题,降低了电极组件的加工难度和成本,提高了电极组件的加工效率。并且,第一阻隔区喷涂或者刮涂的该绝缘材料能够增加该区域的强度,有效防止极片模切形成极耳后留下的毛刺刺穿该隔离膜的第一阻隔区,降低发生毛刺刺穿该隔离膜而带来的短路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通区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尺寸,所述第一尺寸为所述隔离膜所隔离的阳极极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隔离膜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尺寸且大于第二尺寸,所述第二尺寸为所述隔离膜所隔离的阴极极片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
第一隔离膜的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尺寸且大于第二尺寸,这样,在电极组件中,可以使得阳极极片的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和阴极极片的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均不超过隔离膜的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以保证隔离膜能够阻隔阳极极片和阴极极片,避免短路。
该隔离膜的第一流通区的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尺寸,这样,在形成的电极组件中,第一流通区的沿第一方向的两个边界线能够分别不超过阳极极片的沿第一方向的对应端,即阳极极片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对应于第一阻隔区,这样,无论阴极极片的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或者小于阳极极片的沿第一方向的尺寸,或者说,第一流通区的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小于或者等于或者大于第二尺寸,都可以通过该第一阻隔区避免析锂的问题,降低了对阳极极片和阴极极片加工过程中的尺寸要求,也就降低了采用射线进行检测的成本,提高了电极组件的加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26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