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中亲水亲油-水下疏油-油下疏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0767.6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54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王庆;牛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564 | 分类号: | D06M15/564;D06M15/263;D06M15/227;D06M13/513;D06M11/46;D06M11/79;D21H17/57;D21H17/13;D21H27/08;B01D17/022;C09D175/04;C09D133/00;C09D145/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中亲水亲油 水下 疏水 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油水分离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中亲水亲油‑水下疏油‑油下疏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涂料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A组分和B组分混合或分开储存;涂料以水和/或有机溶剂作为溶剂,以溶剂体积计,包括以下浓度的原料:低表面能小分子化合物0.01‑2g/100mL、聚合物0.5‑2.0g/100mL、固化剂0‑0.1g/100mL、亲水亲油表面活性剂0‑5g/100mL。本发明制备的涂料处理后的基材不仅涂层牢度高,手感舒适,还具有良好的光泽及韧性,方法简单,实用性高,实现了空气中亲水亲油‑水下疏油‑油下疏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具有特殊润湿性纤维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该涂层技术可用于油水分离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中亲水亲油-水下疏油-油下疏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许多生物在空气中和水中润湿状态不同。如鱼鳞,由于其表面存在微纳米级粗糙度以及黏液层中存在-OH、-NH2和-CO官能团,亲水性大于亲油性,在空气中亲水亲油,但在水下就会排斥油。所以基材表面的润湿状态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受环境介质的影响,基材的润湿性会发生变化。
直接决定液体铺展性能的是基材独特的化学性质(表面能、基团),此外,粗糙度也会影响润湿性,所以液下双疏类基材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及提高粗糙度来构筑。从热力学角度,基材同时达到水下疏油和油下疏水状态,需要表面既排斥另一液体又不会被其取代,即处于亚稳定态,通过调整完全相反的亲水和疏水成分比例,可以达到亚稳定态。处理后的基材由于表面存在亲水及亲油基团,水和油可以渗透和滞留在微观结构,阻隔另一液体与基材表面接触(基材本身的粗糙结构有时也会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并增大其润湿性)。
液下双疏材料在油/水分离、液体收集及传输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其分离油包水、水包油乳液及溶液时不需要切换材料,具有独特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气中亲水亲油-水下疏油-油下疏水涂料,该涂料处理的基材不仅涂层牢度高,手感舒适,还具有良好的光泽及韧性,方法简单,实用性高,具有空气中亲水亲油-水下疏油-油下疏水的效果;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空气中亲水亲油-水下疏油-油下疏水涂料,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A组分和B组分混合或分开储存;
当A组分和B组分混合储存时,所述涂料以水和/或有机溶剂作为溶剂,以溶剂体积为100mL计,还包括以下浓度的原料:低表面能小分子化合物0.01-2g/100mL、聚合物0.5-2.0g/100mL、固化剂0-0.1g/100mL、亲水亲油表面活性剂0-5g/100mL;
当A组分和B组分分开储存时,所述涂料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以有机溶剂作为溶剂,以溶剂体积为100mL计,包括以下浓度的原料:低表面能小分子化合物0.01-2g/100mL;B组分以有机溶剂或水作为溶剂,以溶剂体积为100mL计,包括以下浓度的原料:聚合物0.5-2.0g/100mL、固化剂0-0.1g/100mL、亲水亲油表面活性剂0-5g/100mL。
本发明中,所述聚合物优选为水性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或环烯烃共聚物(如COC),但不限于以上物质。所选用的聚合物要求具有高粘附性,与基材结合后涂层耐久性好。
当聚合物为水性聚氨酯时,固化剂为异氰酸酯或氮吡啶,固化剂添加量为0.01-0.1g/100mL溶剂;当聚合物为丙烯酸树脂或环烯烃共聚物时,不添加固化剂。
当聚合物为水性聚氨酯或丙烯酸树脂等水溶性聚合物时,采用水作为溶剂;当聚合物为环烯烃共聚物(如COC)等不溶于水的聚合物时,采用有机溶剂作为溶剂。
本发明中,所述低表面能小分子化合物优选为氟硅烷类化合物、十八烷基胺(ODA)或聚二甲基硅氧烷,但不限于以上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大学;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07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