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密闭式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0395.7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9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景明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9/14;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密闭式 高效 污水处理 装置 | ||
多层密闭式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解酸化系统、接触氧化系统和二次沉淀系统,水解酸化系统、接触氧化系统和二次沉淀系统为上下叠加密闭结构,在水解酸化系统上有污水进水管和水解酸化水排出管,水解酸化水排出管与接触氧化系统连通,接触氧化系统通过氧化水排出管与二次沉淀系统连通,在二次沉淀系统的侧壁上设有净水排出管;水解酸化水排出管设在水解酸化系统的侧壁的中上部,氧化水排出管设在接触氧化系统的侧壁的中上部,净水排出管设在二次沉淀系统的侧壁的中上部,在水解酸化系统上面设有气体净化装置,所有臭气收集管与臭气总管并联后与气体净化装置连通;在二次沉淀系统中设有污泥收集槽和若干污泥泵,污泥泵的出口通到污泥收集槽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多层密闭式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都是平面布置且是敞口结构,不但占地面积大、容量小,而且污水散出的臭气直接进入空气中,污染大气环境。也因采用敞开式处理模式,污水处理后的排放物尤其是总氮指标超标。因此,设计一种占地面积小的、且能够收集并处理污水处理池排放的臭气的多层密闭式高效污水处理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的、且能够收集并处理污水处理池排放的臭气的多层密闭式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多层密闭式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解酸化系统、接触氧化系统和二次沉淀系统,水解酸化系统、接触氧化系统和二次沉淀系统为上下叠加密闭结构,在水解酸化系统上有污水进水管和水解酸化水排出管,水解酸化水排出管与接触氧化系统连通,接触氧化系统通过氧化水排出管与二次沉淀系统连通,在二次沉淀系统的侧壁上设有净水排出管;从高度方向,水解酸化水排出管设在水解酸化系统的侧壁的中上部,氧化水排出管设在接触氧化系统的侧壁的中上部,净水排出管设在二次沉淀系统的侧壁的中上部,这样水解酸化系统、接触氧化系统和二次沉淀系统的上部自然形成气体腔;在水解酸化系统上壳体的上面设有气体净化装置,在水解酸化系统、接触氧化系统和二次沉淀系统的侧壁上均设有与气体腔连通的臭气收集管,所有臭气收集管与臭气总管并联后与气体净化装置连通;在二次沉淀系统中设有污泥收集槽和若干污泥泵,在污泥收集槽上设有污泥排出通道,污泥泵的出口通到污泥收集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水解酸化系统的底壁上布置有若干根均匀出水多孔管,所有均匀出水多孔管与污水分配管连通,污水分配管与所述的污水进水管连通,在二次沉淀系统中设有移动行车,所述的污泥泵固定在移动行车上。污泥泵随移动行车移动,便于污泥泵大面积抽取污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水解酸化系统在上,二次沉淀系统在下,接触氧化系统居中,水解酸化系统的底即为接触氧化系统的顶壳,接触氧化系统的底壳即为二次沉淀系统的顶壳,在净水排出管的内端设有带若干净水收集孔的净水收集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二次沉淀系统中设有加药反应系统,加药反应系统为上敞口结构,加药反应系统的上敞口高于二次沉淀系统的液面,氧化水排出管的下口通到加药反应系统的底部,加药反应后的污水溢出到二次沉淀系统中,加药反应系统的上敞口与二次沉降系统的气体腔自然连通,在氧化水排出管上设有药剂加入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水解酸化系统上壳体的上面布置有风机,在接触氧化系统的底部设有若干根多孔曝气管,若干根多孔曝气管并联后通过进气管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水解酸化系统的内壁上设有溢出水收集槽,在溢出水收集槽的上口设有若干溢进水口,所述的水解酸化水排出管的上口与溢出水收集槽连通,水解酸化水排出管的下口与水解酸化系统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水解酸化系统上壳体的上面布置有污泥脱水装置,从二次沉淀系统中抽出的污泥先进入污泥浓缩池浓缩,然后再将浓缩的污泥用污泥泵与污泥脱水装置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景明,未经张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03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