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0126.0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9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君秋;郭江彬;冀峰;罗水源;张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J9/12 | 分类号: | C08J9/12;C08L23/08;C08L53/02;C08L75/04;A43B13/04;A43B13/18;B29C44/34;B29C44/02;B29L31/5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林小彬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eva 改性 爆米花 中底鞋材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EVA改性的爆米花发泡珠粒的制备
(1)分别称取一定质量份的EVA与热塑性弹性体,均匀混合后喂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塑化、混炼、挤出、牵引、冷却、造粒,制得共混物颗粒;
(2)将上述共混物颗粒与传导介质按一定比例投入高压反应釜中;
(3)调节高压反应釜的温度,并向高压反应釜内注入物理发泡剂,直至达到相应压力后,恒温恒压保持一定的渗透时间,使发泡剂均匀渗透到聚合物中;
(4)将釜内快速泄压至常压,取出颗粒,送入烘箱或烘道中进行二次发泡,制得所述的基于EVA改性的爆米花发泡珠粒;
S2、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成型
(1)将上述制得的基于EVA改性的爆米花发泡珠粒放入模具的模腔中;
(2)采用具有一定温度T的环保无毒液体自模具的喷眼中通入模腔内部,使爆米花发泡珠粒膨胀并产生熔结,然后移模至模具完全闭合,使得已经产生熔结的膨胀珠粒表面受到挤压;
(3)冷却模具并脱模,得到爆米花中底鞋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EVA中醋酸乙烯的含量为18%-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为苯乙烯类弹性体、烯烃类弹性体或热塑性聚氨酯类弹性体;优选的,所述苯乙烯类弹性体为SBS、SEBS、SIS或SEPS;烯烃类弹性为POE、OBC、TPV或TPO;热塑性聚氨酯类弹性体为TPU。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EVA与热塑性弹性体的质量份分别为:EVA30-95份,热塑性弹性体5-7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工艺条件为:螺杆转速30-400r/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导介质包含空气、H2O。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发泡剂为超临界状态的CO2、N2或两者以任意比混合的共混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方式为间歇式釜压发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反应釜的温度为40-120℃,压力为7-30MPa,渗透时间为10min-10h。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或烘道的温度为30-140℃,二次发泡时间为5-30min。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EVA改性的爆米花发泡珠粒的密度为0.05-0.8g/cm3。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为60-100℃。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无毒液体为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EVA改性爆米花中底鞋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混物颗粒经辐射交联后再放入高压反应釜中进行物理发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师范学院,未经泉州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012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E塑料包装袋生产线
- 下一篇:基于激光雷达的人类入侵检测方法及安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