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权限等级的数据备份策略管理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97446.5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6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周长林;赵春水;范小勇;魏大鹏;王卉;白宇;刘惠瑾;刘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G06F21/62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李成运 |
地址: | 30019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权限 等级 数据 备份 策略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权限等级的数据备份策略管理方法及系统,周期性统计同一网络的任意两个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频率Fij,划分成M个不同的等级,依次赋予不同的权重Wij;将需要备份的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分片;对任意一个数据分片都独立执行数据分片备份流程,依据各相关服务器之间的权重Wij选择数据分片的备份服务器的组合。本发明结合城市规划领域数据特点,利用闲置的服务器资源,并且避免了服务器之间的同质性,提升了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权限等级的数据备份策略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关键数据的丢失可能会给企业致命一击,因为数据是计算机系统存在的原因和基础。数据往往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发生数据丢失,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客户资料、技术文件、财务账目等客户、交易、生产数据可能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概括起来,数据丢失分三个层次:(1)逻辑错误:包括软件bug、病毒攻击、数据块被破坏等;(2)物理损坏:包括服务器、磁盘损坏等;(3)自然灾害: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数据中心的摧毁等。
为了应对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必须对数据进行灾备保护,并且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相关的数据灾备恢复措辞就越重要。
现有的云端数据灾备或集中式数据灾备,存在的问题是实际采用的都是单点备份,万一备份失败,对用户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损失。而如果采用多点集中式数据灾备,则又是某些规模不大的企业难于承受的成本。
尤其是对于城市规划领域,该领域数据有其特殊性,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很大,需要的存储空间大;数据的重要性很高,一旦无法恢复,损失巨大;但数据频率较低,对备份效率,带宽,速度等性能要求不高。而且,该领域还是偏向民生领域,信息化的经费往往不是很充足。
因此,在城市规划领域,尤其需要一种新的数据灾备方案,在费用可控的情况下,保证灾备的确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权限等级的数据备份策略管理方法,能够实现在费用可控的情况下,保证灾备的确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权限等级的数据备份策略管理方法,包括:
S1、周期性统计同一网络的任意两个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频率Fij,其中i=1,2…n;j=1,2…n;i≠j;n是服务器数量;
S2、对Fij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划分成M个不同的等级,从高等级到低等级,依次赋予不同的权重Wij;赋予规则为:Fij值越高赋予权重Wij越低;
S3、在需要备份数据的数据源服务器上,将需要备份的数据划分为多个数据分片;
S4、对任意一个数据分片都独立执行数据分片备份流程,所述数据分片备份流程依据各相关服务器之间的权重Wij选择数据分片的备份服务器的组合,所述相关服务器包括数据源服务器与所有可用于备份该数据分片的服务器。
进一步的,步骤S2中等级划分以及权重赋予方法包括:根据Fij的排序结果,平分出M个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的服务器数量平均分配;根据等级越高权重越低的原则赋予权重Wij值。
进一步的,步骤S2中等级划分以及权重赋予方法包括:预先设定Fij值区间与Wij的对应关系表,然后根据实际Fij值属于哪个区间来确定对应的权重Wij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74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