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田加热炉和加热原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7087.3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3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付超;任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科卓异环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2 | 分类号: | F24H7/02;F24H9/1836;F23J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丽莎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加热炉 加热 原油 方法 | ||
1.一种油田加热炉,用于通过换热介质加热原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加热炉包括壳体、换热器和供热器;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能够储存所述换热介质的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具有沿竖直方向呈上下结构排布且连通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壳体具有液位指示器,所述液位指示器被配置为提供液位标示信息以使液面被控制在所述第二空间且淹没所述供热器;
所述换热器被保持于所述第一空间,且所述换热器具有用以供原油通过的原油通道;以及
所述供热器被保持于所述第二空间,且所述供热器具有相互连接的多孔介质预混燃烧器和烟气管道;
所述烟气管道被配置为对所述多孔介质预混燃烧器排出的热烟气进行导流、并且加热所述换热介质,以使所述换热介质通过所述换热器与在所述原油通道中流动的原油进行热交换而使原油被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加热炉为卧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预混燃烧器具有侧向分布的点火装置;和/或,所述多孔介质预混燃烧器具有观察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田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道包括内螺纹烟管;
或者,所述烟气管道包括组合炉管,且所述组合炉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方形炉管、方圆变径管、直炉管和弯头炉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道包括:依次与所述多孔介质预混燃烧器连接的组合炉管和内螺纹烟管;
其中,所述组合炉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方形炉管、方圆变径管、直炉管和弯头炉管,所述内螺纹烟管与所述弯头炉管连接,所述直炉管和所述弯头炉管的管径分别小于所述方圆变径管的最大管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田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预混燃烧器具有防爆门,所述防爆门与所述弯头炉管连接且伸出到壳体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油田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加热炉还包括转烟室,所述转烟室连接于所述烟气管道的下游末端;
或者,所述油田加热炉还包括烟囱,所述烟囱与烟气管道的下游末端连接;
或者,所述油田加热炉还包括转烟室和烟囱,所述转烟室连接于所述烟气管道的下游末端,且所述转烟室还与所述烟囱连接。
8.一种油田加热炉,用于通过换热介质加热原油,所述油田加热炉具有卧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田加热炉包括:
壳体,具有能够储存所述换热介质的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具有沿预设方向分布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换热器,被保持于所述第一空间,且所述换热器具有用以供原油流动的原油通道;以及
与所述换热器沿所述预设方向间隔开的供热器,被保持于所述第二空间,且所述供热器具有相互连接的多孔介质预混燃烧器和烟气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田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管道具有依次连接的传热管段和烟气控温段,其中所述传热管段包括依次连接的方形炉管、天圆地方管、直炉管、弯头炉管,所述烟气控温段具有内螺纹烟管。
10.一种通过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田加热炉实施的加热原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原油的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所储存的换热介质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且至少部分淹没所述供热器的烟气管道;
将待加热的原油置于所述原油通道内;以及
启动所述多孔介质预混燃烧器排出燃烧烟气,并通过所述燃烧烟气加热所述原油通道内的原油;
其中,在所述烟气管道内输送并且由所述多孔介质预混燃烧器排出的热烟气加热所述换热介质,而被加热的所述换热介质受热上升至第一空间并与所述换热器接触和换热,从而使原油被加热且经过换热后的换热介质冷却而由第一空间进入第二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科卓异环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未经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科卓异环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708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