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整车集成预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7047.9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7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杜宪峰;靳继港;马西阳;姜松林;刘大伟;顾孟豪;游博;律茵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06;B60H1/20;B60H1/22;B60K11/04;F02N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王娜 |
地址: | 26400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车辆 整车 集成 预热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车辆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整车集成预热系统,包括:发动机循环子系统,其上设有首尾循环连接的发动机本体和散热器,发动机循环上还设置有第一储热件,第一储热件并联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两端;动力设备循环子系统,其上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储热件、动力单元、空调组件单元、散热单元;发动机本体与第二储热件靠近设置,以使发动机本体与第二储热件之间发生热交换。使得在发动机本体或动力设备启动前,即可通过第一储热件或第二储热件对其进行预热,能够保证在发动机本体或动力设备在启动前即可完成预热,能够有效避免动力设备未达到允许工作温度前直接启动工作对自身进行预热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整车集成预热系统。
背景技术
热管理技术最早使用在航空航天领域,该领域将航天系统产生的热能量进行综合处理与再次利用。随着整车功率的提升以及预热、散热要求的不断增加,对整车预热、散热系统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上世纪末期国外汽车制造商开始对车辆系统进行整车热管理技术概念研究,这一思想转变对车辆系统的性能提升与优化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
现有技术中的整车热管理系统中,发动机、电机、电池均采用各自独立的预热回路,当外界环境温度极低时,可能会出现电机水泵、电池水泵无法正常启动的情况,不能及时进行预热,使车辆在正常工作开始运动时,电机或电池可能无法达到允许工作温度,影响其使用寿命和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整车热管理系统中在车辆运动时无法保证将所有动力设备均预热到允许的工作温度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整车集成预热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整车集成预热系统,包括:
发动机循环子系统,其上设有首尾循环连接的发动机本体和散热器,发动机循环上还设置有第一储热件,第一储热件并联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两端;
动力设备循环子系统,其上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储热件、动力单元、空调组件单元、散热单元,且散热单元的出口端与第二储热件的入口端连通;
发动机本体与第二储热件靠近设置,以使发动机本体与第二储热件之间发生热交换。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储热件,发动机循环上发动机本体的出口端连接有尾气支路,第三储热件的供热管路连接在尾气支路上,第三储热件的取热管路连接在动力设备循环子系统内。
可选地,第三储热件的取热管路设于第二储热件与动力单元之间。
可选地,动力设备循环子系统内还安装有主动加热储热单元。
可选地,第二储热件与动力单元之间设置有辅助管路,辅助管路与散热单元连通。
可选地,散热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散热管路和旁通管路,散热管路上安装有散热件,旁通管路与主动进气格栅靠近设置。
可选地,动力单元包括电机组件和电池组件。
可选地,在电机组件和电池组件之间安装有一个四通阀,四通阀的另外两个阀口连通在空调组件单元与散热单元之间。
可选地,第二储热件与发动机之间安装有吹风组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整车集成预热系统,包括:发动机循环子系统,其上设有首尾循环连接的发动机本体和散热器,发动机循环上还设置有第一储热件,第一储热件并联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两端;动力设备循环子系统,其上设有依次连接的第二储热件、动力单元、空调组件单元、散热单元,且散热单元的出口端与第二储热件的入口端连通;发动机本体与第二储热件靠近设置,以使发动机本体与第二储热件之间发生热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大学,未经烟台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70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