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安全域数据交换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6524.X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5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杰;彭永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1097;H04L67/56;G06F13/4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党蕾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域 数据 交换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安全域数据交换方法及系统,属于数据交换领域,包括:在被调用系统对应所在的第一安全域中对被调用系统进行配置,得到第一配置信息;在跨安全域的调用系统对应所在的第二安全域中对被调用系统进行虚拟配置,得到虚拟对象及对应的虚拟配置信息。本发明在访问同一安全域中的被调用系统时,直接通过第一配置信息访问;在跨安全域访问被调用系统时,先访问虚拟对象,再通过虚拟对象的虚拟配置信息访问被调用系统;无需打破不同安全域的两个系统之间的网络层,也不会破坏不同安全级别的区域或系统间的整体防护策略,即可实现多安全的数据交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交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安全域数据交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安全域是一组具有相同安全级别和安全需求的计算机系统集合,比如办公域,由一组办公终端(PC)构成;服务域,由一组服务器构成;管理域,由一组管理终端构成。随着系统互联互通的建设,互联网区域、DMZ区域、内网区域、专网区域等安全域之间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进行交互。
现有技术在不同安全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时的安全防护不足,甚至使用代理工具进行层层代理,例如从互联网访问通过层层代理,访问到内网的某个系统页面;或者从内网能直接访问到互联网的某个网站。位于不同安全域的两个系统之间即使是采用数据总线进行数据交换,仍需将两个系统之间的网络层打通,破坏了不同安全级别的区域或系统间的整体防护策略,例如只要通过数据总线就能访问到任何安全区域的系统,或任何区域的系统都能访问数据总线所在的安全区域,出现数据被非法用户访问或合法用户不可访问的现象,因此针对以上问题,迫切需要设计出一种多安全域数据交换方法及系统,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安全域数据交换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安全域数据交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被调用系统对应所在的第一安全域中对所述被调用系统进行配置,得到一第一配置信息;
在跨安全域的调用系统对应所在的第二安全域中对所述被调用系统进行虚拟配置,得到一虚拟对象及对应的虚拟配置信息,所述虚拟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被调用系统对应的安全域标签;
接收所述调用系统的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所述调用系统访问一目标系统的请求;
判断所述目标系统是否为所述虚拟对象;
于所述目标系统为所述虚拟对象时,判断是否存在所述调用系统访问所述虚拟对象对应的第一访问策略;
若存在,则根据所述虚拟配置信息将报文发送至所述目标系统。
本发明所述的多安全域数据交换方法,于所述目标系统不是所述虚拟对象时,还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所述调用系统访问所述目标系统对应的第二访问策略;
若存在,则根据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访问所述目标系统。
本发明所述的多安全域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
为每一所述被调用系统进行标记,得到所述被调用系统对应的所述安全域标签。
本发明所述的多安全域数据交换方法,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被调用系统的实际地址、访问方式、访问所需连接信息。
本发明所述的多安全域数据交换方法,所述虚拟配置信息还包括所述虚拟对象到所述被调用系统的映射关系。
本发明所述的多安全域数据交换方法,还包括分布式部署于各所述安全域中的数据总线;
根据所述虚拟配置信息将报文发送至所述被调用系统,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未经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65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调节吸盘转运机
- 下一篇:填料的预处理方法及含有该填料的高强混凝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