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致密储层中多段压裂水平井最大裂缝间距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096406.9 | 申请日: | 2022-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4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超;乔成成;刘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E21B43/26;G06F113/08;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付忠林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致密 储层中多段压裂 水平 最大 裂缝 间距 方法 | ||
1.一种确定致密储层中多段压裂水平井最大裂缝间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致密储层中多段压裂水平井最大裂缝间距的方法包括:
将流体在非均匀体积压裂区域的流动视为一维流动,建立致密储层多段压裂水平井相邻主裂缝间的非均匀体积压裂区域渗流的物理模型;
基于所述物理模型,建立基于分形理论,描述致密储层多段压裂水平井主裂缝周围体积压裂区域极限有效动用边界问题的稳态数学模型;
求得所述稳态数学模型的解析解,确定主裂缝周围体积压裂区域的极限动用距离为:
其中,Smax为主裂缝周围体积压裂区域的极限动用距离;pBHP为固定的生产压力;θ为分形指数;wF为裂缝宽度;pini为初始地层压力;λF为主裂缝处的启动压力梯度;γ为表征储层应力敏感的模量;
确定致密储层多段压裂水平井最大裂缝间距为所述极限动用距离的二倍;
基于所述物理模型,建立基于分形理论,描述致密储层多段压裂水平井主裂缝周围体积压裂区域极限有效动用边界问题的稳态数学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物理模型,建立所述物理模型下流体的状态方程、岩石孔隙度的状态方程和带有启动压力梯度的低速非达西多孔介质渗流的运动方程,进一步得到非均匀体积压裂区域的连续性方程以及边界条件:
其中,y为当前区域到主裂缝的距离;ρ0为流体初始密度;Cρ是流体压缩系数;k为渗透率;μ为流体的黏度;p为地层压力;
建立所述稳态数学模型时,考虑了应力敏感对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影响,满足:
k=kiexp(-Ck(pini-p))
其中,m是常数;φi是初始孔隙度;ki是初始渗透率;φ是考虑应力敏感的孔隙度;k是考虑应力敏感的渗透率;是岩石的孔隙压缩系数;Ck是岩石渗透率模量;
λF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λO是基质的启动压力梯度;kO是基质的渗透率;kF是主裂缝的渗透率;φO和φF分别为基质和主裂缝的孔隙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致密储层中多段压裂水平井最大裂缝间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φO、φF、kO、kF、λO、γ和θ采用生产动态数据解释或渗流物理实验法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640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