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打捆机及其草捆密度调节控制液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5815.7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7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曲建华;刘伟;肖敏;王俊杰;戴明慧;傅依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1/08 | 分类号: | F15B11/08;F15B13/02;F15B19/00;A01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奥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捆 及其 密度 调节 控制 液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捆机及其草捆密度调节控制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缸、回油箱、液压泵、无杆电磁换向阀、增压电磁换向阀、降压电磁换向阀和压力传感器;液压泵的进油口与回油箱的供油口连接;液压油缸的有杆腔与降压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口连接,降压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油口与增压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口连接;增压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油口与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增压电磁换向阀的第三油口与回油箱的回油口连接;液压油缸的无杆腔与无杆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口连接,无杆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油口与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无杆电磁换向阀的第三油口与回油箱的回油口连。应用该打捆机及其草捆密度调节控制液压系统,可实现对草捆压紧机构的无级调控,控制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打捆机的草捆密度调节控制液压系统,还涉及一种打捆机。
背景技术
方捆打捆机是适用于农作物秸秆捡拾收获及打捆成型的农业装备,其应用范围广,可对稻草、麦草、棉杆、玉米杆、油菜杆、花生藤、豆杆、苜蓿、亚麻等秸秆、天然牧草捡拾打捆,配套功能多,工作效率高,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收获机械,是我国急需的大型农机装备。打捆机不仅可以解决农业生产收获季节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节约劳动成本,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打捆机打捆成型的最后一个环节,草捆的密度控制在方捆打捆机末端的密度控制室完成。目前此环节一般作业形式是通过调整控制室两侧的双作用液压驱动的推杆行程范围,进一步调整加压梁倾斜状态,使控制室截面逐渐减小,压缩草捆体积,草捆密度得到定向控制。
目前国内打捆机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对其性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使用者对草捆的密度要求不同,因此打捆机在我国不同地区使用情况也不相同,对于目前的打捆机草捆密度控制液压系统而言,大多结构复杂,且其密度调节系统调节范围小,对于不同地域和不同种类的秸秆适应范围也小,进而限制了打捆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且目前打捆机草捆密度控制系统大部分为机械结构控制方式,需人为手动对草捆密度进行调节,调节精度低,草捆密度小、安全性较差。对于部分采用液压方式的草捆密度控制系统通常也只有手动调节一种工作模式,适应性较差,草捆密度不能根据作物不同、草捆湿度不同实时进行闭环调节,精度达不到要求。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打捆机草捆密度调节范围小、精度低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捆机的草捆密度调节控制液压系统,该草捆密度调节控制液压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打捆机草捆密度调节范围小、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草捆密度调节控制液压系统的打捆机。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打捆机的草捆密度调节控制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缸、回油箱、液压泵、无杆电磁换向阀、增压电磁换向阀、降压电磁换向阀和用于检测所述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用于推动草捆;
所述液压泵的进油口与所述回油箱的供油口连接;
所述液压油缸的有杆腔与所述降压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口连接,所述降压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增压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口连接,所述降压电磁换向阀用于连通或切断其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
所述增压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增压电磁换向阀的第三油口与所述回油箱的回油口连接,所述增压电磁换向阀用于将其第一油口与切换至与其第二油口或第三油口连通;
所述液压油缸的无杆腔与所述无杆电磁换向阀的第一油口连接,所述无杆电磁换向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无杆电磁换向阀的第三油口与所述回油箱的回油口连接,所述无杆电磁换向阀用于将其第一油口切换至与其第二油口或第三油口连通。
优选地,上述草捆密度调节控制液压系统中,所述降压电磁换向阀为比例电磁换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58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