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轮转向无人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90317.3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1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熊会元;刘德亮;谭晓军;刘羽;潘跃龙;张学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60/00 | 分类号: | B60W60/00;B60W40/00;B60W40/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转 无人 车辆 轨迹 跟踪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四轮转向无人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受控对象的实时位姿以及目标点位姿;
S2,根据所述实时位姿以及目标点位姿,运用结合了加速度与转角速度约束的车辆运动学模型,获取受控对象的参考速度序列以及受控对象的前轴中心点参考轨迹与后轴中心点参考轨迹;
S3,以后轴中心点为基准参考点,前轴中心点为随动参考点,根据所述前轴中心点参考轨迹与后轴中心点参考轨迹,采用非线性反馈控制的预瞄方式,获取受控对象的前轮转角控制量以及后轮转角控制量;
S4,根据所述参考速度序列,获取受控对象的加速度控制量;
S5,根据所述前轮转角控制量、后轮转角控制量以及加速度控制量,控制所述受控对象的运行;
所述步骤S2中,包括以下过程:
S21,根据所述实时位姿以及目标点位姿,运用结合了加速度与转角速度约束的车辆运动学模型,获取受控对象的参考速度序列以及受控对象的几何中心点参考位姿序列;
S22,运用预设的位姿变换关系,将所述几何中心点参考位姿序列转换为受控对象的前轴中心点参考轨迹与后轴中心点参考轨迹;
所述车辆运动学模型按以下公式表示:
δf(k+1)=δf(k)+ΔδfΔt
δr(k+1)=δr(k)+ΔδrΔt
其中,x、y表示位置坐标;表示车辆航向角;β表示车辆几何中心速度vm与车身的夹角;k表示第k个时刻;Δt表示时间间隔;δf表示前轮转角控制量;Δδf表示前轮转角控制量变化值;δr表示后轮转角控制量;Δδr表示后轮转角控制量变化值;
所述位姿变换关系按以下公式表示:
其中,xf与yf表示前轴中心点的位置坐标;xr与yr表示后轴中心点的位置坐标;L表示受控对象的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转向无人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与转角速度约束按以下公式表示:
|Δv|≤Δvmax;
|Δδf|≤Δδmax;
|Δδr|≤Δδmax;
其中,Δv表示速度变化值;Δvmax表示预设的速度最大变化值;Δδmax表示预设的转角控制量最大变化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转向无人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包括以下过程:
S31,计算前轴中心点到前轴中心点参考轨迹最近点Fref的距离ef以及后轴中心点到所述后轴中心点参考轨迹上最近点Bref的距离er;
S32,从所述前轴中心点参考轨迹在点Fref的切线上设置前轮预瞄点Pf,根据预设的后轮预瞄系数kf,沿所述前轴中心点参考轨迹在点Fref的切线方向上预瞄距离df,获得所述前轮预瞄点Pr的位置坐标;
S33,从所述后轴中心点参考轨迹在点Bref的切线上设置后轮预瞄点Pr,根据预设的后轮预瞄系数kr,沿所述后轴中心点参考轨迹在点Bref的切线方向上预瞄距离dr,获得所述后轮预瞄点Pr的位置坐标;
S34,根据所述距离ef、距离er、前轮预瞄点Pr的位置坐标以及后轮预瞄点Pr的位置坐标,获得受控对象的前轮转角控制量以及后轮转角控制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学;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03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