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决低变质烟煤长途运输问题的粉煤成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85027.X | 申请日: | 2022-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0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秋民;杨婉莹;何德民;关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0L5/14 | 分类号: | C10L5/14 |
| 代理公司: | 辽宁鸿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苗青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变质 烟煤 长途运输 问题 粉煤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铁路运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解决低变质烟煤长途运输问题的粉煤成型方法,首先将粒径大于3mm的低变质不粘煤粉碎,筛分并干燥;取一定比例的低变质不粘煤、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水混合均匀后,在模具中加压成型得到型煤产品。本发明所述的低变质不粘煤成型方法能彻底解决低变质粉煤的长途运输、装车与卸车时粉煤散落扬尘的问题,同时,克服了抑尘剂使用过程中添加剂种类多,添加量大的问题,所得不粘煤型煤产品质量好、机械强度高的特点,该工艺用于粉煤的长途运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决低变质烟煤长途运输问题的粉煤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煤炭资源储量中低阶煤约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5%以上,主要分布在晋陕蒙新等西北地区,而我国中部、东部和南部仍是煤炭的主要消费区。目前,我国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运输格局,远距离运输成为常态且铁路运输煤炭为主要运输方式。
随着机械化开采技术的应用,块煤产量逐年下降且不足20%,而粉煤产量日益增加。大量的粉煤给煤炭储存和运输过程带来了困难:一方面粉煤因长时间得不到有效利用不断积压,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在铁路长途运输过程中一般会采用敞车运输,这时火车的颠簸、会车时的较高风速和负压状况使得表层有煤尘及煤粒洒落,不仅造成经济损失、环境污染,还会降低列车行驶安全系数,危害较大。
目前解决粉煤散落的主要方法有集装箱、盖篷布、洒水方法、喷抑尘剂法。其中集装箱法成本较高、运输过程不安全;盖篷布的方法费时费力、易被风吹开;洒水法需重复喷洒、水蒸发导致效果差;国内最常使用的喷洒抑尘剂法配方复杂,成本较高、喷洒前需搅拌,耗费大量时间、为防止其失效和变质,储存时需要频繁检验、对季节和气温等适应性差、结壳强度弱且易震碎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上述所有的方法都无法彻底解决粉煤超长距离运输时限性差、装车与卸车时粉煤散落扬尘的问题,且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逐渐提高,煤化工工业园区对粉煤装卸问题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需要发明一种能够彻底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粉煤成型方法,以解决低变质粉煤的长距离运输问题,尤其适用于粘结性为0的不粘煤。本发明的特点是工艺简单,常温下即可成型,成型速度快且成型率高,与目前市面所用的抑尘剂相比,本发明采用的粘结剂种类单一、无需进行预处理、用量少,环境友好易降解,所得不粘煤型煤产品质量好,机械强度高,能彻底解决粉煤超长距离运输时限性差、装车与卸车时粉煤散落扬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解决低变质烟煤长途运输问题的粉煤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粒径大于3mm的低变质不粘煤粉碎,筛分并干燥;
(2)取85%-90wt%的低变质不粘煤、1%-6wt%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9wt%的水,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在成型模具中加压成型,制得型煤。
步骤(1)中的将低变质不粘煤置于鼓风干燥箱中在39℃干燥4h。
步骤(2)中在混合时先加入低变质不粘煤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搅拌均匀后配入水,然后继续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步骤(2)中的成型压力为20-40MPa,压制时间为5-2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述的低变质不粘煤成型方法能彻底解决低变质粉煤的长途运输、问题。2.本发明除水外仅采用一种有机粘结剂且对环境友好,克服了抑尘剂使用过程中添加的粘结剂种类多,添加量大,预处理工艺复杂的问题。3.本发明的特点是工艺简单,常温下即可成型,成型速度快且成型率高,所得不粘煤型煤产品质量好、机械强度高(抗压强度可达2.58KN/个-4.18KN/个,落下强度可达87%-99%)。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50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